重磅突破!黃仁勳宣佈量子計算迎來歷史拐點,全球科技巨頭加速佈局未來十年或迎百倍增長!
英偉達CEO黃仁勳近日在法國巴黎GTC大會上發表重磅演講,明確表示"量子計算正在接近一個拐點"。他預測,與摩爾定律類似,量子計算機可處理的邏輯量子比特數量將沿着每5年增加10倍、每10年增加100倍的路徑演進。這些邏輯量子比特的糾錯將做得更好、性能更高、更有彈性。黃仁勳還宣佈英偉達已推出CUDA-Q開源量子開發平臺,這是爲經典量子計算設計的平臺,英偉達已經在相關工作上耕耘數年。該平臺的混合編程模型允許在單個量子程序中並行計算GPU、CPU和QPU(量子處理單元)資源,使量子算法堆棧在Grace Blackwell 200芯片上實現驚人加速。
量子計算領域近期利好頻傳。美股市場量子計算概念股聞訊集體走強,其中Quant Computing表現最爲亮眼,收盤大漲25%,D-Wave Quantum、IonQ、Rigetti Computing等相關股票也出現明顯上漲。英偉達還宣佈與多家量子計算公司開展深度合作,預計未來幾年或至少下一代超級計算機中,它們中的每一個都將擁有連接到GPU的QPU,形成量子經典混合計算新架構。據媒體報道,英偉達正推動與光量子計算初創企業PsiQuantum的投資談判,該筆投資由貝萊德領投,總額可能達7.5億美元,投後估值預計爲60億美元,這也是英偉達首次投資量子計算的硬件公司。
量子計算商業化進程提速,多個技術路線並行發展
量子計算產業正從實驗室走向商業化應用階段,全球科技巨頭紛紛加碼佈局。黃仁勳此次表態與今年1月形成鮮明對比,當時他認爲"非常有用"的量子計算機仍需要15至20年。今年3月,在GTC2025大會上,英偉達舉辦了首個"量子日"活動,黃仁勳公開修正了自己的判斷,並宣佈設立量子研究中心,旨在幫助量子計算公司利用英偉達硬件加速發展。此外,微軟、谷歌等科技巨頭也在量子計算領域持續投入,谷歌在2023年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個邏輯量子比特。
國內量子計算領域也在蓬勃發展。國盾量子在近期投資者交流會上指出,當前量子計算的產業格局仍處於早期階段,芯片格局尚未成型,全球量子計算機數量較少,現有微納加工實驗室產出的芯片均非成熟的工業品。量子計算芯片將是整個領域未來發展的重點和難點。安徽省量子計算工程研究中心發佈數據顯示,中國第三代自主超導量子計算機"本源悟空"自2024年1月上線運行以來,已爲全球143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成功完成超50萬個量子計算任務,全球訪問量突破2900萬次,刷新我國自主量子算力服務規模紀錄。
"量智融合"開啓新圖景,人工智能與量子計算相互賦能
隨着人工智能與量子計算技術的快速發展,"量智融合"正成爲新一輪科技創新的前沿方向。中國工程院院士戴瓊海表示,量智融合的核心不是單向技術疊加,而是多領域、多學科的橫向連接,通過協同創新實現非線性增長。一方面,量子計算有望突破當前AI模型訓練的算力瓶頸,提升算法效率;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在量子控制、誤差校正、算法設計等方面反向賦能量子技術,爲量子系統的穩定性和可擴展性提供新路徑。
產學研各界正在加快"量智融合"方面的創新探索,並取得了顯著成果。上海交通大學團隊率先將量子機器學習應用於單像素成像系統;北京量子院團隊也取得了量子節點嵌入算法、量子卷積神經網絡等最新成果。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廣州國家實驗室開發了蛋白質結構預測量子算法,突破了傳統算法難以攻克的複雜場景。
越來越多的城市也在佈局"量智融合"未來產業。杭州構建了"1+3+X"的未來產業體系——以人工智能爲基座,聚焦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類腦智能三大風口,前瞻佈局量子信息等前沿領域。合肥也在推動量子計算融入AI生態,加速"量子+AI"技術落地。
量子計算產業投資機遇分析,相關概念上市公司全景掃描
隨着量子計算迎來拐點,產業鏈上下游相關公司將迎來發展機遇。目前量子計算產業鏈可分爲硬件、軟件和應用三大板塊。在硬件層面,重點關注量子芯片、量子控制系統、量子測量儀器等領域;軟件層面包括量子算法、量子編程語言、量子云平臺等;應用層則涵蓋金融、藥物研發、材料科學、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
國內外相關上市公司主要有:
國盾量子(688027):國內量子通信領域龍頭企業,已在量子保密通信領域取得領先優勢,同時佈局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業務。公司認爲量子保密通信是通信運營商實現差異化競爭的切入點,可提升通信服務安全性。
寶德股份(300023):與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開展戰略合作,參與開發量子計算整機系統。
潤和軟件(300339):參與了江蘇省量子計算與量子通信重點實驗室建設,佈局量子軟件和量子安全領域。
中科曙光(603019):在超算領域具有領先優勢,正積極探索量子計算與傳統高性能計算的融合。
中科信息(300678):與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建立戰略合作,開展量子保密通信產業化合作。
美股量子計算相關公司:
IonQ(IONQ):專注於離子阱量子計算技術,是首家通過SPAC上市的量子計算公司。
Rigetti Computing(RGTI):超導量子計算技術領先企業,提供量子云服務。
D-Wave Quantum(QBTS):量子退火計算領域的先行者,已實現2000個量子比特的商用系統。
Quant Computing(QUBT):專注於量子軟件和應用開發,近期股價表現最爲強勁。
隨着量子計算技術持續突破,產業化進程加速,相關上市公司有望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投資機遇。投資者可重點關注具備核心技術、產業鏈佈局完善、與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企業。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小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