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捨蘇澳分洪最快路徑 卓揆的拍板太權謀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勘災時表示,蘇澳分洪道增加的21億元經費沒問題,將納入「4年1000億元縣市管河川改善計劃」;隔天行政院發給地方的公文未提納入4年1000億計劃。記者戴永華/攝影
鳳凰臺風襲臺,驚人雨勢再淹蘇澳,行政院長卓榮泰隔天勘災就說分洪道經費沒問題、計劃已覈定,未料卓揆的承諾卻有貓膩,原來不足的21億元是要納入明年的「4年1000億元縣市管河川改善計劃」,藍委砲轟是拿分洪道綁架總預算。只是,15年兩次淹大水,民進黨是要逼蘇澳人用選票來表達民怨嗎?
15年前的梅姬颱風在蘇澳奪走38條人命,這次鳳凰臺臺與東北季風共伴,再度讓蘇澳變成一片汪洋,不僅淹水逾1樓高,還有婦人不幸溺斃。閣揆卓榮泰隔日勘災說行政院已覈定計劃,但多數人沒有聽出後面的重點是「新增預算納入4年1000億元『因應氣候變遷縣市管河川及排水整體改善計劃』,請立法院支持明年的總預算」。
換句話說,如果明年總預算中這4年1000億元的「因應氣候變遷縣市管河川及排水整體改善計劃」沒有如數通過,這個延宕15年的蘇澳分洪道計劃動工之日可能就要再往後延,而蘇澳人能否遠離淹水噩夢,也就成了未知數。民進黨擺明把要甩鍋給藍白,除非藍白審預算要乖乖就範。
紮根宜蘭的藍委吳宗憲提出質疑,認爲淹水不會等明年,颱風也不會等預算編出來再來,行政院長若有心救災,何須等到明年?卓揆不應拿攸關蘇澳人性命財產安全的21億元去綁1000億元的計劃預算;中央也看 到災民蒙受財產損失,如此急迫的蘇澳溪分洪道工程應馬上進行,何況有第二預備金可以動支,怎麼會拿立院審查同意1000億元計劃預算做爲交換與情勒?還有沒有良心?
事實上,卓揆也知道21億元分洪道新增經費納入因應氣候變遷縣市管河川及排水整體改善計劃會引來反感,所以行政院覈定分洪道修正計劃後,14日發給宜蘭縣政府公文並無「4年1000億元縣市管河川改善計劃」等字眼。政院公文雖避開情勒質疑,但充卻滿權謀,民瘼當前,猶思取巧操作,實不足取。
上次淹水後,行政院早就同意蘇澳溪分洪道工程,也早有經費,但卓內閣並未積極推動,行政院延宕不僅造成原物料、人力經費上漲產生21億元短差;與天對賭蘇澳不會那麼快再淹水,結果就是蘇澳人再度付出慘重代價。
卓榮泰如果有決斷力,應該在這次拍板計劃時,就備好銀兩讓工程早日啓動,這21億元真的要等藍白通過明年總預算或4年1000億元「因應氣候變遷縣市管河川及排水整體改善計劃」才生得出來嗎?
藍委要求行政院應以第二預備金支應蘇澳溪分洪道計劃,就實務面來看並非不可行。行政院每年都編列第二預備金,動支規定主要依據預算法第70條規定,若因應緊急災害動支的經費,還可不受立法院同意的限制。
換句話說,這是一條讓蘇澳溪分洪道計劃上路最快的路徑,行政院舍此不爲,意圖要綁「因應氣候變遷縣市管河川及排水整體改善計劃」,令人不解。
再者,今年行政院第二預備金有80億元,至今仍餘60億元,8月間藍白審「丹娜絲颱風及七二八豪雨災後復原重建特別預算案」預算時,行政院又編列30億元預備金,加上總預算已編列第一預備金39.5億,另有災害準備金50億,加總一下,政院口袋最多時有近200億元。
當時主計長解釋,每年政府都有100多億的預備金應對災害,這次是還有些項目還沒估算,且多位立委要求放寬補助、救助標準,9月可能還有風災,所以從寬編列。
結果9月真的有樺加沙颱風來襲並重創花蓮,行政院再編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經費上限300億元,分期編列特別預算,立法院無異議通過。簡言之,對行政院來說,經費真的不是問題,但爲什麼蘇澳人就得不到行政院的青睞?縣府徵收公告都發價了,中央的錢若不能及時到位,相關作業恐怕還要拖一年,蘇澳人還真是無辜。
不是說朝中有人好辦事嗎?工程會主委陳金德就是蘇澳人,災後還陪行政院顧問林國漳及綠委陳俊宇勘察淹水災情,前者是賴清德欽點下屆宜蘭縣長的熱門人選 ,陳俊宇也說分洪道工程「能快就不要慢!」,看起來卓揆的盤算反而是能慢就不要快,要快就得綁總預算,林國漳、陳俊宇和陳金德還真不知這齣戲要怎麼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