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卓揆在災民傷口撒鹽 比賴清德勘災還糟糕

行政院長卓榮泰南下高雄視察農業部農糧署仁武倉庫,批普發1萬元只能買冰箱或遙控飛機,對國家發展無益,他寧可舉債救災。記者王昭月/攝影

立法院三讀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普發1萬元,行政院批債留子孫,藍營反擊前總統蔡英文曾發6千元也是債留子孫;閣揆卓榮泰更說發1萬元只能買冰箱或遙控飛機,對國家發展無益,他寧可舉債救災。問題是,如果真有必要舉債救災,行政院就應勇敢舉債,但覆議院長這次不提覆議,只會情勒百性、噴口水,助攻大罷免的權謀盤算昭然若揭。

因應美國關稅政策及國際情勢變化,行政院最早提出「9大面向、20項措施、總經費880億元」支持方案,後來加碼通過《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草案,爭取編列特別預算4100億元,內容包括經濟支持方案930億元、撥補健保基金200億元、勞保基金100億元、臺電1000億元、弱勢族羣照顧關懷服務170億元、培育高等教育人才200億元及國土安全韌性1500億元,全數以歲計賸餘支應。

不過,立法院三讀通國民黨版本,刪掉臺電撥補1000億元,但增列每人普發現金1萬元,匡列特別預算上限爲5450億元,普發現金定於10月31日前完成。綠營砲轟藍白不顧財政紀律,普發現金債留子孫,只是爲了大罷免大撒幣;藍營則反擊前總統蔡英文時期普發6千元也是「債留子孫」,質疑「蔡英文做得到、爲什麼賴清德做不到」?

沒想到這一次普發現金也波及蔡英文,英系立委出面駁斥,指當時蔡英文普發6千元是考量疫情後振興,時空背景不同,國民黨推動普發現金是爲降低大罷免衝擊,毫無正當性。但2023年普發6千元和今年普發1萬元的時空背景真有那麼大不同嗎?這次普發現金就沒有正當性嗎?其實值得討論。

認真來說,歷來政府發現金都有時空背景。2009年馬政府發3600元消費券,是爲因應全球金融海嘯對臺灣經濟造成的衝擊,藉以刺激經濟、提振消費信心,經立法院通過《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舉債858億籌措財源編列特別預算,對GDP貢獻約0.28%至0.43%。

2020年6月蔡政府因應新冠肺炎大流行,造成經濟衝擊,在防疫工作獲得控制下順勢推出刺激經濟、振興經濟的「振興三倍券」,由國人自己出資1000元,購買3000元價值的三倍券以振興內需,政府支出510億元,根據經濟部報告,帶動經濟效益超過1000億元。

隔年蔡政府又推振興五倍券,原規劃民衆須支付1000元換取5000元振興券,後因外界抗議,行政院拍板免付,直接領取5000元振興券,總預算估計1100億元。2023年蔡政府再普發每人6千元現金,主要理由是2022年稅收超徵4500億元,決定將經濟果實與全民共享。

這次國民黨主導每人普發1萬元也比照前年普發6千元的方式辦理,要論時空背景,不僅有政府年年超徵並再創新高,還有美國對等關稅衝擊等因素;英系立委說發前年6千元是因應疫情後振興,還真是有些勉強,因爲前面已發過兩次振興券,其實2022年超徵5237億元纔是真正原因。

但賴政府對連年超徵好像習以爲常,2023年超徵3860億元,賴清德上臺後一點「表示」也沒有,2024年超徵5283億元,賴清德也不講話,兩年下來就超徵9143億,2025年「小結」一下發1萬元,不也是在情理之中嗎?怎麼蔡政府發兩次振興券、一次現金都沒事,要賴清清德發一次現金就會債留子孫?

再說,卓榮泰說他寧可舉債救災也不要發現金,難道卓榮泰是第一天當行政院長嗎?他不知道行政院有編列第二預備金可以救災嗎?何須勞他去舉債支應?

綠營更有人拿預算案來質疑普發現金1萬元違憲。依憲法第40條「立法院對於行政院所提預算案,不得爲增加支出之提議」的規定,但立法院這次三讀通過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怎麼看都不像預算案,過去民進黨修「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將老年農津貼由每月4千元提高到每月5千元,當時民進黨沒說這是預算案;這次原住民禁伐條例補償從3萬元提高到6萬元,民進黨也沒說違憲,民進黨到底能說服誰?

如果民進黨真的認爲立法院這次三讀通過的《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國土安全韌性特別條例》是違憲,卓榮泰就應該在第一間就宣示此法案有窒礙難行之處,將提出覆議,畢竟他已提過7次覆議,也不差再多一次。卓揆舍此不爲,淨扯買冰箱或遙控飛機,爲了助攻大罷免卻在災民的傷口上撒鹽,實在是比四處勘災亂說話的賴清德還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