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讓習放棄攻臺拿諾獎? 賴清德該重修地緣政治學分

賴清德總統在專訪提到,如果川普總統能夠讓習近平永遠放棄對臺發動武力攻擊的話,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圖/總統府提供

賴清德總統接受美國廣播節目專訪說,「如果川普總統能夠讓習近平永遠放棄對臺發動武力攻擊的話,川普總統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的得主」。這話犯了很多基礎認知錯誤,最大的錯誤是:他以爲發動戰爭的是北京!

當然,以爲臺灣的安全只與某人能否獲取諾貝爾和平獎等重,將自身安危綁在一塊獎牌上,同樣是一個顯著、荒謬而又可悲的錯誤。

北京說了很多次,習近平也親口承諾:「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唯一能打破此承諾的但書是:「但如果『臺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將不得不採取斷然措施。」

所以,除了臺獨的「挑釁逼迫」外,北京沒有主動尋求動武的念想。但臺獨「挑釁逼迫」又實則不在於臺北,而在於華盛頓。由臺獨主政的臺北,究竟能走多遠,並不是臺北自行操控的,控制權一直牢牢操在華府手裡。

這裡可舉一例。裴洛西2022年8月訪臺,北京從國臺辦、外交部到解放軍連篇累牘一再警告,只要裴洛西落地訪臺,將採取「有力措施」,解放軍「不會坐視不管」。但裴洛西仍然執意訪臺,最終引發當時看似無限期的首度圍島軍演,東風15導彈越過臺北上空,射入花蓮外海。

這一「挑釁逼迫」的實際操控者,並不在發出邀請的蔡英文政府,而在於當時的拜登政府。拜登只要打通電話嚴重警告裴洛西,裴可立即取消行程,但白宮裝聾作啞,未做此選擇,其目的就是想藉裴的訪臺測試北京底線。而其結果自然是求仁得仁,唯一受損的就是臺灣,我們從此失去了海峽中線。

是故,臺海最終是否迎來一戰的真正鑰匙,捏在華府的手裡。

北京更寄希望於和平統一而非武力統一,是一個可徵的事實。這甚至還包括賴清德在這段以諾獎綁安全的談話中提到的一件事情。賴清德說,川普公開談及習近平致電時曾說,「在川普總統任內不會出兵攻打臺灣」。

這是川普8月接受Fox News的訪問時說的,川普原話是:「他告訴我『只要你是總統,我就絕不會這麼做』。」習近平可能這麼說嗎?也就是習可能拿川普的任期當做和平保鮮期的保證嗎?當然可能。

但這勢必是在某種語境下說的,習近平可能認定或川普也告知習:在川普的第二任期內,不會像拜登那樣打臺灣牌,不會推動臺灣分離主義冒進行動。在這一條件底下,北京就沒有攻臺必要。於是這話就可以順水推舟說出來───「只要你還是總統,我就不會這麼做」。

而這反面印證了,北京的主要戰略選擇並不是武力攻臺,而是和平降臺。

這連川普前一任期的副國安顧問博明都觀察到了。他說,北京有許多不必動武就讓臺灣陷入困境的方式。但他仍陷入時間表的想像,說即使不發動全面戰爭,北京也可能在「四年內」以經濟或行政手段在臺灣引爆極嚴重危機。

博明以及更多的美國智庫都已逐漸發現,戰爭愈來愈不像是北京的選項。中國人最崇尚孫子兵法,孫子演繹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北京在其軍事科技已拔高到在六代機研發進程上都已超越美軍時,就愈發給它不必真正發動戰爭就可以達到目的的信心與想像。

那麼,當這個趨勢下不斷往前推演,在西太平洋的這塊地緣版塊上,美中的軍力失衡將無可避免地不斷擴大,直到有一天,美國恐只能爭取在不失體面地情境下,以極其隱晦的方式承認,這裡是中國的勢力範圍。

但美國可能不會如此甘心情願地讓渡原屬於它的權力範疇,於是就會起心動念,在這裡挑起戰爭,慫恿臺獨火中取栗,鼓勵臺獨在獨立進程上大膽冒進,以觸發「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的機制,讓解放軍不得不發兵攻臺。目的就是讓臺灣替美國打一場代理人戰爭,以打斷中國崛起進程。這時,可能纔有人清醒過來,美國纔是戰爭的真正發動者。而這,纔是浩劫的開始。

但就如前述,北京如果可以用圍島、斷援等方式就可以屈服臺灣,它就勢必不會貿然啓動奪島戰役。

作爲一個總統,賴清德的地緣政治學分應該重修。他甚至可能不曾想到,川普如要說服習近平放棄對臺動武,唯一的可能就是美國承諾拋棄臺灣,讓習近平可以任意拿捏臺灣,屆時連他這位臺獨金孫恐也不得不對北京叩頭。

如果知道美中的「和平」恐怕是這麼談的,賴清德還會窮極無聊地提出讓川普拿和平獎這個餿主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