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美國都未必為臺出兵 林佳龍和謝日升幹嘛寄希望歐洲?
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謝日升出席華沙安全論壇,表示臺北正密切關注烏克蘭戰爭,並警告烏克蘭的失敗將預示着中共可以對臺採取更強硬的攻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防部參謀本部情報參謀次長謝日升出現在「華沙安全論壇」,他在論壇上發言表示,臺北正密切關注烏克蘭戰爭。並警告,烏克蘭的失敗將預示着中國可以對臺灣採取更強硬的攻勢。
他又說,「如果中國對臺灣採取行動,而俄羅斯加大對烏克蘭的攻勢,世界可能會面臨兩線地緣政治危機。」但他接着卻提出一個不太合邏輯的建議說:「今天的歐洲正在爲自己的安全而戰。但如果你們幫助我們,我們就能阻止印度 ─太平洋地區爆發戰爭的可能性。」
謝日升的意思是,歐洲在自顧不暇的此刻,還要是「撥冗」一下,幫臺北去阻止北京的武力侵犯。要不然,民主的防線就要面臨兩線作戰的窘境,甚至走向崩潰的危機。
這口吻與外交部長林佳龍兩天前在同一個論壇上的致詞一致。當時林佳龍問了一句:「臺灣準備好了,歐洲準備好了嗎?」這個問題之前,他先提了一個前提概念就是:「如果沒有自由開放的印太地區,歐洲—大西洋地區的安全將面臨進一步挑戰」。
換言之,謝日升與林佳龍都在試圖爲歐洲人建構一個概念即:歐洲大西洋的安全與印度太平洋的安全是脣齒相依、榮辱與共的。兩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因雙方有一個共同的敵人,即俄、中加上伊朗、朝鮮的所謂「邪惡軸心」。
但這個樸實的想法不但太過一廂情願,接近於夢幻;可能連如今的地緣態勢都缺乏足夠現實的理解。
衆所周知,曾經試圖將北約與印太的安全掛鉤的是美國未能連任的前總統拜登。他試圖讓提供歐洲安全的北約的力量伸進印太區域,與日、韓及澳大利亞的軍事部門產生連結,進而成爲一個全球性的安全同盟,而或許臺灣的安全可被一併納入其中。
但這一原屬於「瞌睡喬」拜登的構思早就被今年上臺的川普直接拋棄了。川普如今不僅已放棄對烏克蘭的安全承諾,要歐洲自己去扮演協助烏克蘭防衛的主角兒。更狠的是,爲了不當冤大頭,川普還將援助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與立陶宛等三個波羅的海小國的援助款都砍了。
當歐洲自身都因爲川普的食言與背信,正在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刻,臺灣的官員跑去華沙說:你們還是要照顧遠東的這個小老弟的安全,因爲臺灣可是有着半導體制造的壟斷性優勢,坐擁全球高科技產業的「基石」,所以你們絕不能坐視這一系着西方科技霸權核心的島嶼殞落。就算這話說得切中情理,甚至是其情可憫,歐洲人恐怕也只能「聽着藐藐」。
首先,在地緣政治上,臺灣的安全被一貫認爲是華盛頓的責任區,歐洲人從未覺得他們揹負臺灣安全的任何義務。其次,就算布魯塞爾真心感到必須爲臺灣出點力,也必然因爲地理上的鞭長莫及,而毫不猶豫地選擇兩手一攤。
第三,更關鍵的是,北京在9月3日的大閱兵所展示令人目不暇給的各型武器,以及9月22日釋出的福建艦對第五代隱形戰機及預警機的電磁彈射鏡頭,都會讓歐洲人望而興嘆並且卻步。
所以,在歐洲的內陸呼喊一個遠東島嶼的安危,無論其初衷如何真誠與熱切,都猶如刻舟求劍,甚至近乎癡𫘤。
如果執政的民進黨政府花些心思去注意眼下世界的實境會發現,歐洲正不但被美國疏遠、還被刻意地以關稅進行剝削。亦即,在謝日升與林佳龍腦海中的西方與民主陣線裡,正在或已經發生了深刻的、難以癒合的裂痕。
此外,謝日升的提法中,只注意到有一條防線在俄烏戰場,接着瞬間就跳轉到臺海這一頭,彷彿地球除此兩端一切無恙。完全忽略了另有一條真正的人道防線在中東,一場屠戮正在如火如荼地上演。而歐洲包括英、法與西班牙等都試以外交承認巴勒斯坦的作爲牽制以色列的手段。然而,當他們派出人道救援船隻試圖拯救加薩飢餓的人民,卻在地中海就被以色列全數堵截,而他們卻拿以色列一點辦法都沒有。
那麼,若臺海真地闢出了另一個新的戰場,對以色列都只能徒呼負負的歐洲,還真的會派來戰艦協防颱灣嗎?
在林佳龍以及他的上司賴清德諸多談話的語彙中,總是不忘提及民主與威權的對抗。但這種對全球格局採取的冷戰式的思維與敘事,早就無法在當今的地緣現實中,被當成可以運作的公式、或規則。
只需一個簡單的問題就足以讓人看清真相,亦即:究竟是臺灣的民主體制會讓歐洲不捨千里地要爲臺灣而戰,還是作爲歐盟最大貿易伙伴的中國大陸,將會讓歐洲放棄臺灣?答案恐怕是歐洲連祭出嚴厲制裁,都會首鼠兩端。
臺灣的安全顯然不是靠多少虛浮、單薄的安全同盟,以及採買了多少武器就能確保。尋求與北京對話,並進行有意義的兩岸談判纔是臺灣應循的正途。
就不說歐洲了,賴清德及民進黨難道不清楚,貝森特與魯特尼克都急着要將臺積電的高階製程產能搬去美國,甚至至少要搬走一半,並不只是爲了美國需要非凡的晶片製造能力而已,更是爲了一旦臺海戰火燒起,美國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拋棄臺灣?
連護國神山都沒法讓美國非保臺不可,更遑論遠在天邊的歐洲了。就算烏克蘭最終打贏了這場戰爭,趕走了俄羅斯,也不保證歐洲會爲臺灣派出一個士兵。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