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和國家的希望爲什麼寄託在廣大青年身上

黨和國家的希望爲什麼寄託在廣大青年身上

■張偉偉

青年之於黨和國家而言,最值得愛護、最值得期待。恩格斯有言,“我們的未來比任何時期都更多地取決於正在成長的一代。”中國共產黨一經誕生,就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把革命的希望寄予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致全國青聯十四屆全委會和全國學聯二十八大的賀信中,充分肯定了新時代中國青年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對廣大青年和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建功立業寄予厚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宣傳部部長李書磊在代表黨中央的致詞中也強調,“實踐充分證明,當代中國青年不愧是值得信任、可堪重任的一代!黨和國家的希望寄託在你們身上!”黨和國家把希望寄託在廣大青年身上,是基於對青年羣體特質的深刻洞察、對青年時代角色的精準定位和對青年發展潛力的完全信任。

深刻洞察青年的羣體特質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人“是全社會最富有活力、最具有創造性的羣體”。不同國家對青年的年齡界定呈現跨文化差異,對青年核心特徵的認識卻高度一致。青春天性賦予青年以活力、激情、想象力和創造力。

思想活躍,思維敏捷。青年的思維特質既是自然演化賦予的認知紅利,也是時代環境塑造的產物。一方面,青年的神經突觸連接密度高、激素水平旺盛、新陳代謝速率快,爲高效的思維活動提供了生理學基礎。青年期的個體已完全進入“形式運算階段”,能夠脫離具體事物進行抽象邏輯思維,思維活動具有靈活性、發散性與批判性等特點。另一方面,在數字浪潮奔涌、知識迭代加速的時代,人的認知模式發生了深刻變革。作爲“數字原住民​”的當代青年成長於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其思維潛能在每天接觸的大量信息中得以激發,其信息處理和知識整合能力在新信息與舊知識的不斷碰撞和融合中得以提升。這種思維特質不僅構成了青年個體的核心競爭力,更成爲社會發展的“思想引擎”。

觀念新穎,銳意創新。青年往往處於“從依賴到獨立”的過渡階段,未定型的社會角色使青年更少受到職業身份、社會關係及既有利益結構的束縛,從而更容易打破常規,產生新的觀念、嘗試新的可能。對世界的新鮮好奇、對理想的堅定追求,以及擁有“低試錯成本”與“高風險承受力”的優勢,共同塑造了青年羣體探索未知勁頭足、接受新生事物快,勇於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於上下求索、開拓進取的青春特質。我們既要理解青年“求新求變”的內在邏輯,更要用欣賞和讚許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創新創造,讓青年的創新活力成爲驅動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精準定位青年的時代角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標誌時代的最靈敏的晴雨表。青年的精神面貌、價值追求與行爲方式,從來都與時代緊密相連。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

青年是時代脈搏的感應者。馬克思曾指出,一個時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個時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青年因其蓬勃的生命活力、開放的認知結構、強烈的參與意識,成爲時代的“傳感器”和“共振器”。作爲社會的新生力量,青年對時代變化的敏感度天然高於中老年羣體,是感受時代脈搏的最敏感的“神經末梢”。青年的感知不僅是對時代表象的覺察,更是對歷史規律和社會矛盾的深層把握。青年的聲音和訴求是時代問題的“探測儀”,關注青年的所思、所憂、所盼是回答時代之問的必然要求。

青年是時代風氣的引領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引風氣之先的社會力量。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往往由青年率先突破舊習、探索新境;一個社會的價值走向,常常因青年敢爲人先、引領潮流而愈發清晰。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與民族復興進程交織、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浪潮奔涌、社會思潮與價值觀念多元碰撞,更需要青年保持敢爲人先的銳氣、上下求索的執着,勇立時代潮頭,充當時代先鋒,成爲時代風氣最積極的引領者。

青年是時代篇章的書寫者。青年既是時代的“劇中人”,更是時代的“劇作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奮鬥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時代的命題,最終要用行動來作答;時代的篇章,必須用實踐來着色。青年不僅是思想先鋒,用思想火花點燃創新引擎;更是行動干將,用實踐成果標註青春價值。當代青年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和奮鬥精神,努力在經濟建設主戰場、文化發展大舞臺、社會建設新領域、科技創新最前沿、重點項目第一線、基層實踐大熔爐書寫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絢麗篇章。

完全信任青年的發展潛力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春孕育無限希望,青年創造美好明天。青年既是希望的孕育者和承載者,也是未來的領導者和建設者。青年是潛力股,具有把希望付諸行動、將藍圖變爲現實的意願和能力。

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習近平總書記以“拔節孕穗期”這一生動的農業比喻,揭示了青少年階段在個體生命歷程中的基礎性地位。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塑造青年才能塑造未來。我們要深刻把握青少年拔節孕穗期的特殊規律,處理好“發展的可能性”與“引導的必要性”的關係,以科學的教育理念、精細的引導方式、步調協同的育人機制,幫助和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釦子”,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成爲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成爲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樑之材。

青年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狀態、綜合素質,是一個國家發展活力的重要體現,也是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當前,國家核心競爭力正從傳統的資源稟賦、規模經濟向人才資源、創新活力等高級要素躍遷。人才是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而青年人才是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源頭活水,是人才隊伍的“增量資源”。創新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要素,而青年身上蘊藏着巨大的創造能量和活力,始終走在創新創造的前列。我們要把青年發展擺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戰略高度,釋放青年潛能、厚植青年優勢,只有這樣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青年將是接過歷史接力棒的主力軍。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歷史不外是各個世代的依次交替。”代際更替是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青年作爲代際更替中的新興代,其歷史角色隨着老一代退出歷史舞臺中心而日益凸顯,這是代際結構變遷與時代需求耦合的結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際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鬥。青年是未來主力軍、生力軍,將成爲偉大事業的親歷者和見證者,真可謂生逢其時、重任在肩、大有可爲。我們必須立足黨的事業後繼有人這一根本大計,從保持紅色江山永不變色的戰略高度,時刻把爲黨和人民培養人的工作擺在首位、貫穿始終。

【作者系中央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本文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一般項目(24LLMLC064)的階段性成果】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