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的未來寄託在青年身上

7月2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世界青年和平大會致信。來自各國的青年代表深受鼓舞、備感振奮。大家紛紛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致信深刻闡明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爲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巨大貢獻,展現了中國維護世界和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擔當,爲世界青年追求和平指明瞭前進方向。

“青年應成爲和平的代表”

習近平主席致信指出,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週年。80年前,中國人民同世界人民一道,經過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徹底打敗法西斯主義,贏得了來之不易的和平。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方向博士研究生、英國女中音歌劇演員菲比·海恩斯對此深有感悟,過去一年她走訪了延安、遵義、海拉爾等與中國革命歷史有關的地方,深感和平來之不易。她說:“青年應成爲和平的代表,積極推動跨國交流與相互理解。”

“青年是變革的推動者,也是和平的建設者。”絲綢之路國際青年聯盟主席阿伊坦·阿里耶娃表示,當前國際局勢緊張、衝突頻發、社會分裂加劇,青年在推動和平中的作用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應主動擔當、持續參與,爲和平事業注入活力。

“和平不僅在於止戰,更是要建立信任、聯結彼此,並朝着共同目標前進。”來自智利的科技領域創業青年卡特蒂娜·奧雷利亞娜·薩爾加多在大會上用西班牙語朗讀《世界青年和平倡議》,她表示,習近平主席對全球青年的寄語,爲世界青年合作搭建了廣闊平臺,提供了寶貴機遇。

俄中友協副主席列昂尼德·別圖欣表示,習近平主席致信強調了銘記歷史、加強對話的重要性。“世界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化,理解所處位置與未來方向尤爲關鍵”,各國青年應攜手合作、拓展交流、克服障礙,共同守護和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25年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青年論壇全國青聯代表團成員、巴黎奧運會女子重劍冠軍江旻憓表示:“青年不僅是和平與發展的受益者,更是推動者與建設者。”她呼籲各國青年勇敢發聲、積極行動,共同爲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注入青春力量。

“和平的未來寄託在青年身上”

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形勢變亂交織,人類再次站在團結還是分裂、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十字路口。習近平主席在致信中強調:“和平的未來寄託在青年身上。”

“習近平主席的致信滿懷殷切期望,激勵青年肩負和平使命,令人備受鼓舞。”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李明月說,“作爲在聯合國工作的中國青年代表,我在與來自五大洲的青年攜手推進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體會到,和平不是空談,而需依靠理解、合作與行動。通過對話增進信任,共同講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青年故事。”

“和平不僅是口號,更是國家間信任與團結的基石,是實現穩定繁榮發展的重要保障。”阿拉伯中國友好協會聯合會協調員、阿拉伯青年團總團長法裡德·尼阿馬認爲,習近平主席的致信發人深省,各國青年應加強交流與合作,共享科技成果,增進理解與信任,攜手推進全球和平與發展。

團北京市委國際聯絡部幹部王先亞表示,作爲一名從事青年對外交流工作的共青團幹部,他將堅持聚焦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辦好國際交流項目,推動中外青年交流互鑑、友好合作,促進和平發展理念在青年一代中傳承與弘揚。

“統一俄羅斯”黨雜誌主編沙羅娃·達里亞表示:“任何對話都必須建立在彼此尊重的基礎上,青年應加強面對面溝通,用理解取代偏見。”她認爲,青年要肩負起時代責任,只有青年有理想、有擔當,發展的步伐才能更加堅定,人類的未來才更加可期。

來自吉爾吉斯斯坦的卡迪爾別克·博洛托夫結束在湖州師範大學的語言課程後,將前往華南理工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他表示:“在中國學習期間,我參觀了多家制造業企業,感受到中國科技與商業的強大潛力。青年可以通過創業合作、體育賽事、文化旅遊等多種方式深化理解與互信,共創和平與發展的新未來。”

“服務聯合國機構志願者項目”志願者、上海外國語大學東方語學院碩士崔裕敬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致信深刻指明瞭新時代青年的使命擔當,讓她感受到莫大的希望與信心。“青年應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與國際事務,通過志願服務錘鍊能力,在國際舞臺上展現擔當,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青春力量。”

“青年應做文化交流的橋樑”

習近平主席在致信中指出:“希望各國青年朋友們以這次大會爲契機,交流思想、增進了解、收穫友誼,一起做和平理念的倡導者、和平發展的行動者,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中外青年表示,習近平主席的致信爲接下來青年如何追求和平指明瞭前進方向。

“青年一代正以文化使者身份,通過基礎設施互聯和民心相通,青年一代正積極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設。”天津市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秘書長、天津市青年聯合會委員張耀表示,中國以五千年和合文明爲根基,通過實施共建“一帶一路”與數字人文交流,推動“美美與共”的文明互鑑,讓中華文明的和平基因煥發時代光芒。

“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本質,青年正以勇氣與創造力走出一條和平之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亞太局青年和公民社會事務專家本尼艾姆·蓋布瑞裡認爲,國際社會應加大對青年主導和平行動的信任與投入,不僅資金支持,更包括制度改革、平臺建設與持續合作。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青年更應成爲連接不同文化的橋樑。”意大利青年大使協會主席埃爾貝塔·派麗諾認爲,各國應賦予青年的不僅是“被傾聽”的機會,更應是“被信任”的空間,讓青年成爲推動和平與文明互鑑的真正合作者。

山東省沙畫藝術協會會長郭偉偉表示,青年應積極開展中外青年文化交流,用藝術爲和平注入溫度,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增進民心相通、加強文化互信貢獻青春力量。

中國政法大學巴拿馬籍留學生邱詠恩表示,習近平主席向世界青年和平大會致信,充分體現了中國對青年與和平事業的高度重視。中巴雖遠隔重洋,但在平等互信的基礎上日益緊密合作。“和平需要青年用理解化解分歧、用行動推動交流。作爲在華留學的巴拿馬青年,我願做文化交流的橋樑,讓中巴友誼在青春接力中煥發新光彩。”

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青年局負責人阿卜杜勒拉赫曼·阿爾達耶爾表示:“文明互鑑不應停留在理論層面,更應轉化爲由青年主導、以合作爲核心的實際行動項目。青年不僅能促進文明溝通,更能爲實現全球和平、穩定與可持續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力量。”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