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兩岸和平寄望川普 賴清德確定非反串?

賴清德總統近日接受美國廣播節目專訪時表示,如果美國總統川普能讓習近平永遠放棄對臺發動武力攻擊,川普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表示,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致電,承諾在他任內不會攻臺。賴清德總統近日接受美國廣播節目「The Clay Travis and Buck Sexton Show」專訪時表示,如果川普能讓習近平永遠放棄對臺發動武力攻擊,川普必然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賴清德若將兩岸和平寄望於川普,令人不禁冷汗直流。

賴清德在訪問中暢談「和平四大支柱行動方案」,彷彿是與川普隔空交心。賴總統訪談的重中之重就是強化國防力量,他特別強調,臺灣政府明年的國防預算根據北約標準可以達到GDP的3.32%,2030年前可達到GDP的5%。賴總統提及的2030年時間點很巧妙,無疑在暗示,若他2028年總統連任失利,「5%國防預算」未必能如期兌現。

賴清德也指出,臺灣一方面對美國或國際社會軍事採購,另一方面推動國防自主,跟國際社會共同開發武器,讓臺灣本土的國防工業能夠發展起來,包括無人機、水下無人潛艇、機器人等,都是未來臺灣要着重發展的項目。賴總統的言下之意,臺灣不只提高國防預算,還要與國際社會共同精進武器裝備;美國將是臺灣倚賴的重心,明顯劍指中國大陸而來,兩岸表面稱要「促和」,實際恐增加「促戰」的風險。

對於兩岸經貿,賴總統表示,臺灣2010年對外投資有83.8%投資在中國大陸,去年只剩下7%,現在美國是臺灣最重要的投資對象。實際上,臺灣減少鄰近的對中投資,逐漸轉移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國,除了政治風險的考量,川普以高壓式對等關稅逼迫臺灣增加對美晶片研發、採購投資的金額比例,賴政府鼓吹捨近求遠的政經投資模式,真的符合臺灣企業的投資佈局嗎?

賴總統打造「韌性臺灣」的藍圖,一手提高國防戰備需求、減少對中投資,另一手又斷絕兩岸交流、增加相互溝通的障礙,賴總統恐怕是遞出「有刺的橄欖枝」,賴政府的兩岸路線連國內朝野都爭論不休,若把兩岸和平的重任寄望在川普身上,將讓國人膽戰心驚。

川普曾表示,臺灣要交保護費,又說臺灣偷走美國晶片製造業,如果沒有利益關係,臺美關係未必「堅若磐石」。衆所周知,川普的「美國優先」是以自身利益爲唯一考量,臺灣向來只是川普眼中的筆尖、棋子,隨時可割可棄,這是臺灣必須正視的國際現實,國家安全切莫一廂情願。

賴總統似乎把川普當成拯救兩岸關係的「美國隊長」,以川普的性格,若因此得到諾貝爾和平獎,背後恐怕也是要按件計酬,臺灣不知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