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俄烏和平曙光乍現 臺灣切勿踩上戰爭地雷
川普總統(右)18日在白宮先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前)會談,接着再與歐洲和北約領袖開會,會後貼文宣佈將安排美俄烏三方會談,俄烏戰爭的和平曙光乍現。美聯社
俄烏戰爭的和平曙光乍現。東歐那頭的和平若真來了,臺灣海峽的熱浪是否將緊接着翻騰?
川普與澤倫斯基雙邊會談,兩人接着又與歐洲和北約領導人進一步商酌後,得出了一條簡單路徑,即循着普丁、川普雙普會的提議,俄烏先談判並簽署和平協議,而烏克蘭得到一份由美國與歐洲國家給予的類北約的安全保證,然後停戰。當然,烏克蘭勢將讓出已失去的領土。
已故的戰略大師布里辛斯基在其被多年熱捧的戰略經典《大棋局》中,有一句名言說:「對美國來說,俄羅斯實在太虛弱了,不配成爲夥伴;但如果只是作爲美國的病人,俄羅斯又太強壯了。」
打了三年多的俄烏戰爭後,美國想必進一步發現,俄羅斯不但太強壯,還強壯到可以一邊頂住美國發動的核彈級制裁,一邊在戰場上侵蝕、擊潰美國處心積慮扶植、打造起來的代理人烏克蘭。所以,美國可能開始懷疑,是否應該把這隻北極熊拉進它的朋友圈,正式升格爲夥伴?
川普在安克拉治美軍基地給普丁鋪開的高規格的歡迎儀式,譬如超長紅地毯、川普親自接機、兩人同坐專車等,就是對布里辛斯基那句名言的一次惡狠狠的顛覆。如果川普眼中,俄羅斯仍然只配當美國的病人,怎可能給普丁這些帶着諂媚意味的禮遇!
這場在韓戰與越戰結束數十年後人類所爆發的最大規模的俄烏戰爭,實際上也是被布里辛斯基的理論所啓發的。
在《大棋局》中,布氏曾說道,「一個依然控制着烏克蘭的俄羅斯仍可爭取充當一個自信的歐亞帝國的領袖」,但「丟掉了烏克蘭及其5200多萬斯拉夫人,莫斯科任何重建歐亞帝國的圖謀均有可能使其深陷在民族和宗教方面已經覺醒的非斯拉夫人的持久衝突中。」
讓烏克蘭與俄羅斯成爲不共戴天的寇讎,正是讓俄羅斯失去再次如蘇聯那樣雄起於歐亞大陸的希望與可能。
但布里辛斯基後來早就改了他的「棋盤」。當進入21世紀,發現中國正以不可撼動的迅猛姿態崛起時,他在2011年又出版了《戰略憧憬——美國和全球實力的危機》新作,再次向美政府獻計,提出「擴大西方、平衡東方」的戰略。其中的「擴大西方」,就是要把俄羅斯和土耳其等拉進西方陣營裡,建立起穩定的「民主聯合體」。
可以說,拜登基本上是照着布氏的老思維,有意無意地點燃了俄烏的戰火;川普卻可能是以布氏的新辦法,準備熄滅這場愈來愈不划算,付出與收益已完全失衡的戰爭。
而更重要的是,按布氏的思路,建立這一將俄羅斯涵蓋在內的「民主聯合體」,目的就是傾全力對付東方的中國。換言之,如果今後一切發展,都完美地實現了布里辛斯基14年前就佈局好的戰略構想,一個重大疑問是:美國是否將在現有的已與中國大陸開打的科技戰、貿易戰外,真地在西太平洋附近,包括臺海、東海與南海,炮製出一場全新的軍事熱戰?
這正是臺灣在遙遠地旁觀烏克蘭情勢的發展時,必須時刻銘記在心的警惕。當烏克蘭的危機有一天真的歸於沉寂,臺灣就必須警覺,是否有一場戰爭已經潛伏於身旁?必須在政治場域裡畫定一條清楚的底線,不能讓好戰、狂妄的聲音佔據主流,就像大罷免期間一度隱然浮現的納粹思維,而將整個國家帶往毀滅的深淵。
當然,俄烏的矛盾不可能戲劇性地陡然結束,而就算真的停戰,兩國之間彼此已積壓多年的仇恨,一定會繼續在未來再度滋生新的事端。歐洲對俄羅斯的恐懼就更難消除了,老歐洲們可能也會在停戰幾年重新蓄滿力量後,再次鼓動烏克蘭收復失土。
布里辛斯基後來的這套辦法,與他的前着水準相比,算是大爲失色。他竟然忘記,俄羅斯再虛弱,也不可能被融入到什麼「民主聯合體」內,成爲爲美國搖旗吶喊的附庸。
但基於維繫霸權的最高信念與準則,美國一直有鼓譟、製造臺海戰爭的內在衝動,臺灣對此必須高度戒慎恐懼,絕不能像烏克蘭曾經地那樣,對美國言聽計從,終於誤踩戰爭的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