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大罷免勝利得來不易 藍白莫浪費改變臺灣政治契機

👉▪【開票結果】726大罷免完整開票數據看這裡

國民黨與民衆黨在昨天的大罷免投票贏得勝利。 聯合報資料照

棒球場上常見情況,如果攻擊方應該得分卻以殘壘收場;接下來的半局,對手就非常可能得分。這種「氣勢」理論,在選戰上更爲明顯,任何事件經過羣聚討論,必然產生放大加成的效果。政治領袖必須曉得,挫折的影響不僅是挫折本身,務要避免催化預期失敗的絕望心理;另一方面,必須維持己方士氣昂揚,相信可以勝利的同時,又不能淪入義和團式盲目樂觀。

換言之,任何主帥必須謹記,不能輕易發動戰爭,如果當真要打,就要有勝利把握。如果局面確實處於下風,不如避戰,輕易出招反而可能被窺破手腳,痛失本錢。所謂「背水戰」、「破釜沉舟」之類激情招式,固然有其效果,但強度與持久度也有限。只能用在最後衝線的關鍵時刻,禁不起多用或常用。

823第二波大罷免7個選區,雖然罷免難度本就更高,光論贊成票總數,就很難衝過25%門檻;但對在野陣營而言,搭配罷免一併舉行的核三公投,要想過關卻是嚴厲挑戰。如果7個選區內的在野支持者,沒有726般的強烈投票意志,其他區域的藍營公職更是事不關己,最後公投鎩羽而歸,對近年猛打能源安全議題的在野黨,如此結果必然是頓挫,也會某程度沖淡726以來的勝利氛圍。

726的投票結果,無疑是綠營操弄「反中」過頭,反而把「討厭民進黨」催得更高,終於遭到選民反噬。除此之外,藍營許多結構性問題,並沒有獲得改善。更糟的是,國民黨近年幾次贏得漂亮大勝的例子,諸如2008年馬英九高票當選總統,民進黨立委席次被壓縮到四分之一;乃至2018年韓國瑜異軍突起,不可思議地「光復」高雄,接下來卻都顯示,他們嚴重缺乏總結經驗與教訓的能力,甚至得意忘形。

於前者,馬總統懷抱全民總統理想,卻缺乏足夠政治手腕,最後兩頭落空,導致藍營2016年空前慘敗。於後者,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如能持盈保泰,鞏固藍營長期積弱的南臺灣,2022年贏得連任,2024年再來挑戰大位,如今可能已是重慶南路主人。反之,事實情況卻是,喜不自勝的韓粉陷入狂熱,對韓國瑜神格化吹捧,市長剛剛就任,就硬推他參與總統選舉,最後淪爲三輸(總統、立委、罷免投票)的最糟局面。對藍營或韓本人,傷口至今還沒完全癒合。

罷團與綠營側翼,嚴厲抨擊在野黨立委濫用表決,卻刻意忽視過去八年,民進黨遇事採取碾壓式表決的行徑,結果遭到選民唾棄。但這並不代表,如今藍白黨團的手段,一定得到社會大衆認可。甚至於說,若非賴清德、卓榮泰、柯建銘不顧自身已是國會少數,堅持橫柴入竈,在野一方也未必有那麼強的正當性。如今藍營立委們熬過兇險的大罷免投票,接下來會不會在自信與報復心理下,更加強勢通過所有自己主張法案,甚至包括一些高度爭議的條款?到那時候,民意大風向是否仍然會繼續支持在野立委?

總之,在野陣營在大罷免的勝利,真正價值是氣勢方面的大利多,至於實際政治版圖並無改變。對藍營而言,目標當然不僅是守住國會優勢,而是希望2026與2028的選舉能夠獲勝。更甚至於,如果始終拿不回執政權,在民進黨持續去中仇中的洗腦教育下,政治版圖勢必對自己日漸不利。選民可以嗨翻天,政治領袖必須看得更遠,纔不會又一次浪費掉得之不易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