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利潤率多高?

圖╱美聯社

110年普查製造業利潤率

隨着美國調升關稅,業者的成本大幅提升,在這樣的貿易環境下,臺灣出口業者還有利可圖嗎?是否有利可圖自然是取決於兩個要素,其一是對美的依賴多深,其二是這個產業的利潤率有多高。

關稅落地 喘不過氣

自四月初美國公佈對等關稅以來,幾經緩衝,於8月上路,臺灣被加徵20%的稅率,這個稅率比日、韓來得高,而臺灣對美出口依賴度也遠高於日、韓,這說明臺灣所受到的影響會比較大。

不過,如果業者享有的利潤是高的,情況也許不會那麼糟,至少還可以撐一下,然而依據民國110年的工商普查資料,我們製造業的利潤率只有11.7%,疊加20%關稅之後,對美出口要賺錢就更難了,除非關稅成本由進口商買單,但談何容易,業者未來處境之艱困,可想而知。

政府千萬別陶醉在出口連月創新高,在如今美國的關稅政策下,對美輸出成長代表着要繳的關稅也愈多,利潤也就愈薄,如此業者能不陷入困境嗎?依我海關統計,去年我們對美出口依存度才23%,今年1~8月已達29%,對等關稅的衝擊已愈來愈大,底下我們來看一下各業對美依賴度和利潤率:

第一、各業對美國依賴情況:依出口24類貨品區分,1~8月對美出口依存度逾50%者有資通產品、傢俱,逾40%者有玩具及運動用品、電機產品、木及木製品,逾30%者有運輸工具、家用電器,而紡織品、毛皮製品、機械、鞋帽也逾25%,這幾類對美國市場依賴甚深,所受的影響自然也比較大,反觀半導體所屬的電子零組件主要出口市場在亞洲,對美出口依存度不及5%,影響不大。

第二、各業利潤率的變化:由於工商普查五年辦理一次,目前最新的資料是110年,以此參考會發現,電子零組件業、化學材料業的利潤率都達23%,是表現最好的產業,比較有能力因應高關稅,利潤率10%以上者還有塑橡膠製品業、藥品及醫用化學制品業、木竹製品業,然而多數產業的利潤率都在10%以下,尤以中小企業利潤率最微薄。

中小企業難生存

除了工商普查有利潤率的統計,依經濟部工廠校正也可算出各業利潤率,兩者統計範圍雖有不同,但同有參考價值,112年製造業平均利潤率8.3%,仍是以電子零組件業的18.1%最高,藥品及醫用化學制品業10.7%居次,其餘都不及10%,至於如今佔出口最大宗的資通產品(電腦電子產品製造業),由於112年AI伺服器尚在起步階段,利潤率也只有6.5%,但隨着近年的發展,利潤率可望逐年上揚。這份資料一樣呈現,中小企業的利潤率遠不及大企業。

從這兩份調查的利潤率可知,美國不斷疊加的關稅,已嚴重侵蝕臺灣產業的利潤,利潤率高的業別或可從容因應,而利潤率低又以美國市場爲主的產業其困迫的處境,可想而知,美國對等關稅自8月上路後,已使得無薪假人數倍增。想想11.7%的製造業利潤率怎敵得過20%的稅率?除非美國的關稅政策改弦易轍,否則這場蓄勢已久的「川普風暴」遲早是要來的。

小檔案■中小企業是指僱用人數200人以下的企業,以此觀察110年工商普查的利潤率,化學材料業500人以上的公司平均利潤率28%,而5~29人的利潤率只有6.0%,電子零組件業(半導體)500人以上大企業利潤率25.2%,5~29人的中小企業利潤率只有6.9%。

小檔案■工商普查的利潤率,是指產業全年各項收入總額減各項支出總額再除以各項收入總額,各項收入包括營業收入、非營業收入,也包括三角貿易。至於工廠校正,只查合法登記工廠,不含三角貿易,只統計營業收入、營業支出。因此兩者算出來的利潤率略有差異,工廠校正除普查年不查,年年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