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幣續強恐侵蝕科技業利潤率 中華信評:促使製造業移向海外
科技公司大部分營收是以美元計價,反映出該些公司對美國客戶的倚賴程度,以及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角色。不過,科技公司的成本中有相當大一部分,包括勞力與原物料在內,仍以新臺幣與人民幣等生產地貨幣計價,在幣別不對稱以及匯率變動下,將加劇科技公司獲利能力的波動性。
中華信評表示,科技公司會運用金融工具與資產負債表管理來抵銷這類匯率風險,但高昂的避險成本,以及在運用金融工具進行長期避險方面普遍採取保守態度,往往限制了科技公司化解新臺幣持續升值影響的能力。
中華信評提到,企業通常會嘗試將潛在的匯率波動影響反映在產品價格中,科技公司可能需要花費較長時 間,方能與規模更大、議價能力更強的海外客戶重新協商貿易條件。 由於半導體業的製造高度集中在臺灣,且成本結構多以新臺幣計價,因此該產業對匯率波動曝險程度相當高;技術領先的晶圓代工廠可憑藉較強的定價能力,來緩解部分利潤率壓力。
臺灣的硬體零組件製造商因生產基地大多設在臺灣,成本大多以新臺幣計價,故同樣容易受到外匯風險影響,由於他們所生產的產品標準化程度很高,因此價格彈性有限;相較之下,電子製造服務業者(EMS)與原始設計製造商(ODM)則因生產佈局分散,能更有效地管理利潤率壓力。
中華信評表示,新臺幣相對於日本與韓國等主要亞太區出口競爭對手,貨幣若維持強勢走勢,也可能削弱臺灣科技業的出口競爭力。再加上客戶分散產地的需求日益增長,可能進一步迫使科技公司將更多生產轉移至海外。部分科技公司可能會透過提高產品差異化程度或技術領先地位,以維持其定價能力與利潤率。而未能採取必要措施管理升值風險的企業,則可能逐漸喪失競爭力與獲利能力。
不過,中華信評強調,其授予評等的大多數科技公司資產負債表均非常強健,因此擁有充裕的財務韌性足以因應短期內匯率 波動帶來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