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助手”助工會就業服務精準觸達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雲招聘平臺引入DeepSeek

中工網訊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李玉波 通訊員馬芳)“通過工會‘AI就業管家’搜索,10秒鐘左右就給出3家推薦企業,還有崗位就業環境分析和薪酬待遇等詳情。”內蒙古自治區求職者王尚白說。日前,內蒙古自治區總工會雲招聘平臺引入DeepSeek大數據模型,推出自治區首個政企協同式“AI就業管家”,爲求職者和企業打造7×24小時智能化就業服務平臺,開啓求職新體驗。

這是自治區總工會落實就業促進行動、深化“工會幫就業”行動的創新舉措。自治區總工會雲招聘平臺2020年3月上線以來,堅持完善“普惠性+精準性”工會就業服務體系,拓展供需對接渠道,爲用工企業和下崗職工、轉崗待崗職工、農牧民工、就業困難羣體等提供常態化、全方位服務。截至目前,平臺聚合企業10473家,在招崗位35926個。

此次,自治區總工會在人工“就業管家”的基礎上打造“工會智能就業助手——AI就業管家”服務體系,構建“需求感知—智能匹配—服務供給”的智能服務閉環,依託幫我找工作、幫我找人才、幫我就業賦能、幫我答疑解惑4大核心服務板塊,打破傳統就業服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有效解決就業信息不對稱、服務精準度不足、政策傳導滯後等難題,開創了全週期、智能化就業服務新模式。

據介紹,在幫我找工作板塊,“AI就業管家”全面掌握平臺的企業用工需求,深度掃描12個盟市用工動態,精準篩選出最適合求職者的工作機會,實現人崗高效匹配;在幫我找人才板塊,“AI就業管家”深入剖析企業發佈的職位需求,實時追蹤人才庫,精準鎖定符合條件的求職者,並迅速推送匹配度高達95%的“潛在優秀人才”;在幫我就業賦能板塊,“AI就業管家”一鍵生成針對不同崗位的定製化簡歷,爲求職者量身打造職業發展路徑,並由AI導師提供精準的就業技能指導;在幫我答疑解惑板塊,“AI就業管家”實時掌握最新就業動態,追蹤新能源、綠色農牧、生物科技等自治區重點產業人才需求,精準匹配崗位技能要求與薪資風向標。

張掖甘州區總工會打造全流程智慧就業服務鏈

中工網訊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康勁 通訊員張自霖 樊紅玲)近日,在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一家工會驛站裡,求職者李勇通過掃碼登錄相關小程序,僅用20分鐘就完成崗位匹配,走上物流分揀員崗位。他感慨道:“過去找工作四處奔波,現在數字化智能服務把崗位送到身邊,真方便!”

據悉,李勇能夠順利就業,離不開甘州區總工會打造的全流程智慧就業服務鏈。甘州區總工會在建好用好全區31個工會驛站基礎上,聯合甘肅紅海人力資源公司等機構共建數字化運營矩陣,通過完善數字化設備,增設AI直播帶崗、現場崗位匹配、智能招聘等創新服務,依託大數據算法實現崗位精準推送,讓求職者通過智能終端完成從註冊到簽約的全流程操作。

此前,甘州區總工會通過整合資源,構建起線上線下聯動的“1+2+28”網絡,即1個綜合性零工驛站輻射全域、2個共建驛站對接重點行業、28個勞動者驛站深入社區末梢,實現覆蓋全域的就業服務圈。

在此基礎上,甘州區總工會建設數字化運營矩陣,同步上線“工會+”智慧平臺,推動驛站服務實現“智能聯動”。“工會+”智慧平臺集成就業服務、法律諮詢、心理疏導等12項功能,爲勞動者提供一站式服務。今年“春風行動”期間,甘州區總工會和人社部門與第三方機構共建就業信息數據庫,實時更新2300餘家企業用工需求,並通過“工會+”智慧平臺和“甘州工會”公衆號等實時推送,確保服務精準觸達。

依託“工會+”智慧平臺,甘州區總工會開展行業薪酬調查、維權服務和技能培訓,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增強勞動者市場競爭力。2024年以來,通過聯接工會驛站的“法院+人社+工會”勞動爭議訴(裁)調對接工作機制,成功調處了32起涉及靈活就業人員的勞動爭議案件。

此外,針對“寶媽”“銀髮”等勞動羣體的彈性工作需求,甘州區總工會指導各工會驛站提供低門檻崗位和季節性用工信息,併爲靈活就業人員頒發會員電子身份證,納入工會關愛幫扶體系,幫助勞動者逐步實現“就業穩”“收入好”。截至目前,已幫助2000多名靈活就業人員穩定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