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經濟主題記者會:潘功勝迴應六大金融熱點話題!
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全國兩會報道組 張欣 北京報道
3月6日下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在答記者問時直面經濟金融領域熱點話題,從貨幣政策成效與走向、金融支持科技創新新舉措,到中小銀行及房地產等重點領域風險化解,給出關鍵迴應,釋放重要政策信號。據本報記者梳理,潘功勝主要回應了六大熱點話題。
一、回顧2024年貨幣政策成效:逆週期調節效果較爲明顯
“總體看,去年以來貨幣政策逆週期調節效果較爲明顯,其政策效果在今年還將會持續顯現。”他表示,2024年人民銀行數次實施了比較大的貨幣政策調整,特別是9月份推出了一攬子增量金融政策,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推動經濟平穩增長。總量上,兩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兩次降低政策利率,並引導貸款市場報價利率(也就是LPR)下行。結構上,創設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以及支持資本市場的兩項貨幣政策工具。優化房地產金融政策,降低房貸利率和首付比,並推動降低存量房貸利率。匯率上,綜合施策,保持預期平穩,在複雜形勢下保持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貨幣政策傳導上,完善貨幣政策框架,創新開展公開市場國債買賣等操作,推動改革金融業增加值季度覈算方式,強化對利率政策執行的監督。2024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廣義貨幣M2、人民幣貸款的同比增速都在7%~8%之間,高於名義經濟增速約3個百分點,融資成本也處於歷史低位。
二、迴應2025年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考量:將擇機降準降息
對於《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的2025年實施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考量,潘功勝迴應表示,在總量上,貨幣政策取向是一種對狀態的表述。美聯儲去年連續降息3次共100個基點,但其政策利率仍處於高位,貨幣政策的狀態依然是限制性的。人民銀行連續幾年多次降準降息,中國貨幣政策的狀態是支持性的,總量上比較寬鬆。今年將根據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和金融市場運行情況,擇機降準降息。目前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平均爲6.6%,還有下行空間,中央銀行向商業銀行提供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資金利率也有下行空間。同時,綜合運用公開市場操作、中期借貸便利、再貸款再貼現、政策利率等貨幣政策工具,保持市場流動性的充裕,降低銀行負債成本,持續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下降,使社會融資規模、貨幣供應量增長同經濟增長、價格總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三、在政策傳導上,進一步完善利率調控框架
潘功勝稱,在政策傳導上,2025年將進一步完善利率調控框架,持續強化利率政策的執行和監督,對於一些不合理的、容易削減貨幣政策傳導的市場行爲加強規範,推動落實銀行補充資本金等措施。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引導銀行科學評估風險,優化信貸結構,提升資源配置效率。
四、強化預期引導 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
對於匯率方面,潘功勝表示,人民銀行的政策和立場是一貫的,將堅持市場在匯率形成中的決定性作用,保持匯率彈性。同時,強化預期引導,堅決防範匯率超調風險,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五、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力度,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
在闡述 2025 年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具體舉措時,潘功勝稱主要有兩大方面,分別是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以及優化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
其中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科技板”是首次提出。具體來看,支持金融機構、科技型企業、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等三類主體發行科技創新債券,豐富科技創新債券的產品體系。一是支持商業銀行、證券公司、金融資產投資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行科技創新債券,拓寬科技貸款、債券投資和股權投資的資金來源。二是支持成長期、成熟期科技型企業發行中長期債券,用於加大科技創新領域的研發投入、項目建設、併購重組等。三是支持投資經驗豐富的頭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創業投資機構等發行長期限科技創新債券,帶動更多資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同時,債券市場“科技板”會根據科技創新企業的需求和股權基金投資回報的特點,完善科技創新債券發行交易的制度安排,創新風險分擔機制,降低發行成本,引導債券資金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投向科技創新領域。
六、穩妥化解中小銀行風險 地方債、房地產市場風險持續收斂
潘功勝還表示,金融領域風險處置成效顯著,多管齊下推進改革化險工作。在高風險中小金融機構方面,至 2024年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等主要指標表現良好,遠超監管標準。人民銀行、監管部門與地方政府協同,遵循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綜合運用在線修復、兼併重組、市場退出等手段,穩妥化解中小銀行風險,高風險中小銀行數量較峰值已減半。
在房地產市場與融資平臺領域,人民銀行積極作爲。針對房地產市場,優化金融政策,統一房貸最低首付比例至15%,降低新發放房貸利率,每年可以爲超過5000萬戶家庭減少利息支出約1500億元,同時引導金融機構助力保交樓,促使市場活躍度上升。在融資平臺化債上,與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多措並舉,通過嚴肅財經紀律引導金融機構債務重組等,使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大幅收斂。2024年末與2023年初相比,約有40%的融資平臺通過市場退出、市場化轉型等方式,退出了融資平臺的序列。2024年末,融資平臺經營性金融債務規模約14.8萬億元,較2023年初下降25%左右。2024年四季度,融資平臺新發行債券平均利率爲2.67%。這非常清楚地顯示出,金融市場對融資平臺風險溢價水平大幅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