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股東大會 | 定增造船替代老舊運力 中遠海能:持續更新船隊結構以提升競爭優勢

每經記者:張韻 每經編輯:董興生

4月11日,中遠海能(SH600026,股價10.17元,市值485.2億元)召開2025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就定增預案及新造船舶等議案進行了審議。

根據公司此前披露的相關公告,中遠海能擬通過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募集資金,用於投資建造6艘VLCC(超大型油輪)、2艘LNG運輸船以及3艘阿芙拉型原油輪,募資總額不超過人民幣80億元,發行對象爲包括中遠海運集團在內的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

在股東大會後的交流環節,中遠海能財務負責人田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公司目前的新造船主要是以新型燃料替換已經退出和即將退出市場的老舊船舶,暫無擴充計劃,航線配置主要以中東到國內以及第三方國家爲主。

中遠海能方面表示,本次募投項目意在優化船齡結構、擴充LNG運力、進一步提升內外貿油運競爭優勢。

關稅調整對油運及LNG運輸的影響尚未顯現

現場股東更多關心當前中美貿易環境對公司業務的影響,對此,田超表示,目前關稅措施對油運及LNG(液化天然氣)運輸的影響尚未顯現,短期內對運價的衝擊沒有特別巨大。

“對石油貿易商而言,加徵關稅的主要影響在於是否會改變未來貿易流向。從2024年數據來看,中國進口‘美油’的佔比僅約2%,這意味着中國的原油進口不依賴美國,更多是從中東、西非等地進口。”中遠海能投資者關係代表進一步表示。

那麼,後續還有哪些引發油運市場波動的可能性因素?

中遠海能在募集資金使用的可行性分析報告中指出,在OPEC不斷減產,巴西、圭亞那等美洲國家不斷增產的背景下,全球原油主要產地有不斷西移的趨勢。而全球石油消費增量將主要來自於中國和印度,油運航距拉長、油輪運輸需求也隨之提升。

運力供給方面,根據Clarksons報告,2025年全球原油輪供給增長率預計約1.2%,成品油輪供給增長率預計約5.6%,供需基本面仍然健康。但不斷老化的全球船齡、短期內緊張的船廠產能和不斷推行的環保政策等因素導致運力供給端出現“新增速度不及衰老速度”的緊張局面,油運市場將在上述基本面因素的支撐下進入持續性的景氣週期。

國際油運需求放緩、供給減少

2024年,中遠海能實現歸母淨利潤人民幣40.37億元,同比增長19.37%,創2016年公司合併重組以來最佳業績。

在2024年業績報告中,中遠海能表示,2024年,在國際油運市場方面,油輪運力淨增長保持低位,運輸需求增速放緩,導致市場總體延續景氣行情。

運價方面,2024年,全球原油海運貿易需求小幅下滑,尤其是第二季度後,隨着OPEC+持續減產以及煉廠集中進入檢修期,石油需求下滑,運價承壓回落。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中國成品油消費需求疲軟和煉油毛利承壓,原油進口需求不及預期,運價表現較爲低迷。

整體看,VLCC全年平均TCE(日收益)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處過去5年及10年平均水平之上。原油輪VLCC船型代表航線中東至中國(TD3C)的全年平均TCE約爲34900美元,較2023年下降3%。

“2025年一季度VLCC TD3C航線TCE均值遠高於3萬美元,近期運價表現較爲平穩。船貨匹配度、各地油價的波動,以及石油的近遠月價差都會對短期運價產生影響。”上述投資者關係代表表示。

目前,中遠海能的VLCC船隊已開闢圭亞那、巴西等地至歐洲等跨大西洋航線,並與國內外客戶簽署了多個全球航線包船合同。航線部署呈現多元化特徵,大西洋航線營運天佔比45%,中東航線佔比53%。

根據Veson航運市場展望報告,目前,影響油輪市場的主要因素是航程而非貨量。歐盟與七國集團對俄羅斯原油進口的制裁,以及繞開紅海高風險區域的改道運輸,均對市場形成正面推動。但若這些因素突然消退,將一定程度上對油輪貿易構成下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