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經營/新亞建設總經理賴調燦 源頭管理 突圍轉盈

2020年底接下新亞建設總座兵符的賴調燦,與董座鄒宏基相互信賴且配合得當,僅花三年就讓新亞虧轉盈。陳美玲╱攝影

2020年底接下新亞建設(2516)總座兵符的賴調燦,與董座鄒宏基配合得當,僅花三年就讓新亞由虧轉盈;賴調燦表示,下一步他將鎖定擅長的道路、橋樑等土木工程以及社宅建築,投入「高利潤、低風險、工期短且付款條件佳」的工程案,打通新建任督二脈,重新擦亮老字號招牌。

工程預算 強化管控

賴調燦指出,這幾年新建做了營運調整,雖然成功虧轉盈,但仍有累虧約4.4億元需打消,因此至少還有兩年路要走,才能讓新建「滿血復活」;不過,新亞建設從虧轉盈之路不好走,他笑說,自己是「老人工」,但活力充沛。

賴調燦表示,企業會虧損一定有原因,要從源頭下手,才能解決問題;以新亞建設來說,2021年正式進入集團工作後,對內他就訂了三大方向,首先進行源頭管理,執行工程預算模型管控,其次調整業務營運方向,最後選案評估仔細,讓新建成功走出虧損陰霾。

源頭管理部分,賴調燦表示,工程預算模型管控徹底執行非常重要,如果出現預算差異就會立即檢討,瞭解差異主要來自協議廠商還是新亞本身,如果來自廠商,就要跟對方協調,如果來自新亞就要做好內部管理,「有差異就立即檢討,是新建還是包商該負責,誰沒做好、誰負責」。

他指出,現在新亞建設的每個工程案都會進行「工程預算模型管控」,而且是週週都做管控,每週只要看到預算超出,就會立即檢討、確保每個案子的工程進展盈餘,「把預算超支的風險,透過管理降到最低,這也是2023年、2024年新亞轉虧爲盈的主因」。

賴調燦說,每個案子源頭管理做好,工程案的利潤也能抓得好,且毛利會提升,若更進一步做細部成本管理,如材料、人員等管控,利潤就有機會比原先預期還多;如捷運安坑線讓新建虧很多,但進行源頭管理後,虧損縮小約4億元左右。

他指出,現在新亞建設每年都做營收計劃表,但成本要管控得當,範圍就要再縮小至每月營收計劃、甚至每週營收計劃表,且週週確實執行。

除了週週檢討預算執行進度外,新建同時祭出獎金鼓勵政策,如每季發工作獎金,像是這個月工程款要收回1億元、三個月收3億元,只要款項收回低於八成要罰,但超過八成就會發獎金,源頭管理制度確立後,同時每個標案、建材成本、人員管理和獎懲制度同時也跟着確定。

執行工程預算模型管控的同時,新亞建設同步調整業務營運方向,並且落實選案仔細評估;賴調燦指出,新亞建設以優異的橋樑、快速道路工程案見長,建築工程也是強項之一,新亞要找回過去榮光,就要發揮最擅長、最熟悉土木、建築工程案,因此新建已投入道路、橋樑等土木工程,並瞄準數個不錯的政府標案。

調整業務 聚焦強項

他指出,以今年來說,交通部預計釋出超過2,000億元公共工程案,如東西向快速道路、西濱快速道路往屏東延伸工程案,或是國道10號延伸段等,均是新建拿手、具優勢的工程案,新建不會缺席。

另外社宅建築工程部分,賴調燦分析,政府積極推動社會住宅,發包工程案量初估逾2,700多億元,且標案多是以高效率兼具工程品質的「預鑄」工法,這部分屬於新亞建設的強項,因此接下來社宅建築工程案會是公司鎖定的標案重點之一。

賴調燦說,接下來新建會鎖定投入「高利潤、低風險、工期短且付款條件佳」的工程案,併發揮擅長的道路、橋樑等土木工程,及社宅建築工程,目標兩年內打消帳上約4.4億元的累虧,同時纔有機會配發股利予股東。

賴調燦表示,營造業改採「最有利標」發包工程案後,讓產業脫離過去獲利僅「毛三到四」的困境,加上前瞻基礎建設帶動,以及社宅工程持續發包,還有科技業擴廠潮,「現在是營造業最好的時代」。

他指出,新亞建設目標兩年打消累虧後,將做增資、擴大人力兩件事,可能透過配股或增資擴大股本,讓壯大新建並拿更多標案,而新亞茁壯的同時也希望人力跟上,培養更多好的員工,才能拿到更多的好案子;待營運體質調整完畢、獲利顯現,加上未來股本拉大、人力更充裕,新建重返榮耀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