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監管“硬核”守護 福建推進河湖庫一體化監測感知體系建設

人民網記者 歐陽易佳

當數字孿生技術蓬勃發展,如何以智慧化手段賦能河湖科學高效管護,成爲深化河湖長制工作需要解答的時代之問。

盛夏時節,八閩大地上碧水潤城、生機勃勃。河湖賦能城市發展的背後,離不開一張智慧之網的嚴密守護。

近年來,福建省創新建立“天上看、地上查、網上管”的“天地網”監管系統,讓河湖問題無處遁形。

福建還在水庫、堤防、水閘等工程設施上安裝了大量傳感器、攝像頭等監測設備,與河湖“天地網”監管系統連接,實現了對水利工程運行狀態和河湖生態環境的實時監測與數據傳輸,爲智慧治水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持。

據福建省水利廳河湖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福建利用“天地網”監管系統,已累計接收14批共計2.3萬餘幅疑似圖斑,下發問題整改通知數千份,問題辦結率超90%,效率顯著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福建在河湖管護中充分發揮高校的科研優勢。廈門大學發射的“海絲二號”衛星搭載了先進的光學遙感和雷達遙感設備,能夠獲取更爲精準、詳細的河湖信息。廈門大學還組建了專業的科研團隊,對衛星獲取的數據進行深入分析與挖掘,爲河湖監測治理提供了強大的科技力量和科學的決策依據。

在福州,閩江河道採砂和清淤疏浚管理工作任務繁重,如何讓河湖管護更“聰明”?福州市基於水利數據資源中心、水利一張圖兩個基礎支撐應用,建成“2+N”智慧水利平臺,打造河道砂石採運管理信息系統。其中,“電子圍欄”爲採砂作業船舶劃定了明確的作業區域。安裝GPS定位設備的採砂船舶一旦超出電子圍欄範圍,平臺將立即向執法人員發出預警信息。平臺配備了50路夜視攝像頭,對採砂作業區域進行實時監控。

此外,福州市還推行了電子準運單制度,在移動端通過業主單位申報、屬地水行政主管部門審覈生成二維碼,運輸單位持二維碼運輸,接收單位通過二維碼接收,實現了對河砂採、運、收全流程管理。

不只閩江流域,如今,“雲端護河”在福建全省都有了生動實踐。

在泉州金雞攔河閘,一套名爲“雲端哨兵”的智慧治水系統正爲水源地安全保駕護航。金雞攔河閘承擔着下游10個縣(市、區)500多萬人民生產、生活用水和農田灌溉的供水任務,是泉州經濟“水龍頭”“泉州人民的生命閘”,也是泉州向金門供水的水源地工程。該系統通過15個高清視頻智能監測點、1個高光譜法水質監測點以及無人機定期定點巡航巡查,構建起全方位、立體化的智能感知網絡。

現在,“雲端哨兵”系統正如河湖的“智慧神經網絡”,依託先進智能算法,深度解構數據,精準識別河湖風險進行並及時預警。預警發佈後,智能巡檢與聯動處置系統迅速啓動,實時跟蹤處置進度,實現對問題的高效協同處置,構建起“智能感知—分析預警—聯動處置”的閉環監管體系。處置完成後,系統可對整個事件進行記錄和分析,完整回溯並深度覆盤,沉澱經驗,爲今後類似問題的處置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