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推進數智化轉型,健全天空地海一體化監測網絡

河北省加快建立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基礎,是客觀評價環境質量狀況、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實施環境管理與決策的基本依據。8月1日,河北省生態環境廳印發《加快建立河北省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實施方案》,全面提升生態環境監測服務支撐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美麗河北建設能力與水平。

方案提出,到2030年,全省生態環境監測數智化轉型加速推進,天空地海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日趨完善,監測管理體系制度更加健全,對全省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白洋澱生態環境質量提升、重點行業環保績效創A等重點任務的技術支撐更加有力,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智能化改造成效顯著。

加快推進數智化轉型,持續完善監測網絡功能

生態環境監測是反映美麗中國顏值的鏡子,美麗中國美在哪兒,需要用監測數據來說話。

方案提出,河北省將持續完善監測網絡功能,不斷提升技術裝備數智化能力,加快構建天空地海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逐漸覆蓋老百姓身邊的河流和生活環境,客觀科學評價美麗中國建設成效,滿足生態環境質量評價、排名考覈、生態補償、應急預警、污染治理和溯源等生態環境管理需求。

開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數智化改造。2026年試點開展省控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智能化改造,探索開展遠程自動巡檢和質控、智能評估數據質量、實時監控周邊環境和自動識別干擾,到2030年基本實現省控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站智慧運維。

推動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網絡自動化轉型。開展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數智化建設,對現有省控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控制系統以及質控、採配水等儀器設備進行升級改造,2029年基本完成省控地表水水質自動監測站數智化改造。

方案提出,河北省將推進生態環境監測實驗分析無人化試點。結合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2025年在白洋澱流域監測中心試點推進智能無人實驗室建設,力爭2026年底前建成運行;2027年底前在省監測中心和秦皇島監測中心建成智能無人實驗室,統籌承擔全省地表水、地下水、海洋等樣品分析任務,實現重點項目實驗過程的智能感知、數據質量可追溯、分析過程可視化。

提升精準分析和預測能力,指引污染治理直達病竈、對症下藥

當好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的“法寶利器”,河北省積極推進新技術在生態環境監測中的應用,用高科技賦能,讓監測的眼睛越來越明亮、耳朵越來越靈敏、大腦越來越智慧。

全力支撐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以全省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爲重點,全面服務大氣環境治理工作,加快大數據模型、人工智能等在省級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中的應用,不斷提高環境空氣質量預測預報精準性和時效性,到2029年具備未來10天區域和城市逐小時及日平均空氣質量預報能力,提前72小時AQI(空氣質量指數)級別預報月均準確率超過80%。

統籌推進水生態環境監測。以提升白洋澱水生態監測水平爲重點,加快全省水生態監測能力數智化建設,逐步開展重點河流、湖庫的水生態監測評估。2025年在白洋澱流域試點開展魚類自動監測,2026年開展典型水生生物自動鑑定,2027年開展環境DNA水生生物多樣性調查並建成省級水生態實驗室,形成全省水生態自主監測能力。

持續提升海洋治理監測保障能力。推進海水浴場監測技術研發,持續完善北戴河生態環境保障數智監管平臺,加強典型生態系統監測,到2030年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和海洋服務保障水平顯著提高。

深化陸地生態質量監測,力爭2029年建成全省典型生態系統重點生物物種圖譜庫、基因庫和標本庫;提升土壤、地下水監測管理水平,探索地下水質量監測井管理的智能感知、實時監控;加強固定污染源、移動源監測管理,推動環境監管從被動響應向主動預防轉型……河北省將全方位、全地域推進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提升精準分析和預測能力,指引污染治理直達病竈、對症下藥,爲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強大監測力量。(記者賈楠、馬朝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