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達人-從銀行到藍天 勞動部航空人員培訓講師 蔡螢綺飛出新人生

面對突發事件,蔡螢綺第一步永遠是「控制情緒」,接着引導團隊與旅客走向正面解決。圖/本人提供

蔡螢綺/達人小檔案

商科畢業後如多數同儕一樣,蔡螢綺開始進入銀行任職,但她也看到未來十年後的模樣,在出納櫃檯內、穩定、卻毫無變化的自己。直到一次知道航空人員招考訊息,讓她的工作軌跡開始轉變。當時,中國民航首次來臺招募空服員,在萬人應試只取24人的壓力下,她獲選並赴上海受訓三個月。訓練過程嚴格,除了適應陌生環境外,還要每日清晨零下天氣裡跑步、上課、應試,任何三科不及格就會被立即遣返,艱辛的過程讓蔡螢綺「考出一身膽識」。

完成培訓後,蔡螢綺達到飛行四千小時、零失誤紀錄的紀錄,升遷爲座艙長,成爲一架飛機上所有空服員的決策者;但是在上任後適逢疫情,她在防疫標準與人性抉擇間反覆掙扎要不要讓發燒38.5度的老人上機?是否該護送被歧視的武漢民衆安穩起飛?她回憶:「你知道自己在守的,不只是規則,還有對每一個人的尊重。」她學會了,面對突發事件,第一步永遠是「控制情緒」,接着引導團隊與旅客走向正面解決。

實務經驗 化爲教學能量

在歷經疫情前線的混亂,蔡螢綺決定將實務經驗轉化爲教學能量,成爲勞動部航空人員培訓講師。她不照本宣科,而是根據學員需求重新設計課程,讓不同背景的學生都能找到定位,她的學生來自四面八方,水電師傅、工程師、清大研究生等。她不輕易貼標籤,而是透過一次次互動引導,讓學員找出「想成爲怎樣的人」。蔡螢綺認爲,資訊時代下,教學不是給答案,而是引導學員發現自己問題,才問得出真正想學的事。

她分享:「有一位來自臺東、個性內向的女生,當初連開口提問都有點膽怯。某天她特地帶着一盒小禮物來找我,說:老師,我考上了,特地來謝謝妳。」那一刻,她才真正感受到,原來自己的陪伴與提醒,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未來。

服務與同理心 AI難勝出

在學員眼中,她是嚴師亦是慈師。她不僅幫忙修履歷、訓練口條,且立即回覆學生問題。但也強調:「我只是比學員早跌倒幾次。」她觀察航空業的未來趨勢,坦言:「飛行員有可能被AI取代,但空服員不會,因爲服務與同理心,是AI無法複製的差異化價值。」

蔡螢綺認爲世界變化太快,AI能取代的技能會愈來愈多,但「情緒識別、團隊溝通、風險判斷」永遠無法被取代。而這些,正是她希望透過教學傳遞下去的核心。也提醒,「只學會一項技能很危險,要能主動發現問題,並整合各方知識,才能不被淘汰。」

蔡螢綺曾參與臺中市府舉辦的「小小空服員」活動,也曾嘗試到少年之家擔任特輔老師。雖然多數時間聚焦於職訓教學,但她堅信公益不在於形式,而在於持續,「只要能讓一個人因爲你的話找到方向,就已經是回饋。」

從無人認識的異鄉,到帶着徽章指揮全機,再到如今,在教室裡一雙雙尋找未來的眼睛前,用經驗與熱情點亮夢想。蔡螢綺相信「快樂比優秀更重要。」只要找到熱愛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會有無限可能。

達人座右銘

成爲自己心中的理想人物,而不是成爲別人眼中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