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女子吃冰西瓜大出血住進ICU,醫生提醒→
大熱天吃點冰鎮的就很爽,特別是冰西瓜,又涼又甜又爽。
但鄭州的劉女士怎麼也想不到,就因爲吃了一塊冰西瓜,讓自己進了ICU搶救,命懸一線。
劉女士前兩天和家人一起吃西瓜,一個西瓜切兩半,一半切開常溫的給了孩子吃,另一半放進了冰箱。兩個小時後與丈夫一起吃,結果夫妻兩人雙雙腹瀉(孩子沒有出現不適)。
不幸的是,劉女士腹瀉後出現了消化道大出血,被緊急送往北京積水潭醫院鄭州醫院(鄭州市中心醫院)。
在ICU經歷了幾天生死搶救,終於脫離了生命危險。
一個冰西瓜怎麼這麼“厲害”?
接診的消化內科醫生、副主任醫師劉豔紅解釋:
首先,冰西瓜溫度低,會刺激腸道平滑肌突然收縮,加快蠕動,容易引發腹瀉。
其次,西瓜含水量高,過量吃會讓腸道內容物增多,腹瀉時腸道蠕動劇烈,可能讓本就脆弱的腸黏膜受傷。
最重要的是,劉女士是先天小腸血管畸形,損傷了小腸內的動脈血管,引發了大出血。
更不用說,夏天西瓜容易變質,和切開後冷藏的冰箱是否被細菌污染,吃了被污染的西瓜,可能引發感染性腹瀉,雙重刺激下出血風險更高。
其實,在消化內科門診,每年夏天都會遇到類似的病例。
大家總覺得“拉肚子是小事”,但對有腸道基礎問題的人來說,一次貪涼、一次過量,都可能觸發危險。
夏天吃西瓜
這3類“危險吃法”要避開
該院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吳慧麗提醒,西瓜本身是好東西,解暑補水又甜爽,但吃法不對,確實可能惹麻煩。
這幾種吃法尤其要注意:
1.貪涼吃“冰透”的西瓜
很多人喜歡把西瓜放冰箱凍到結霜,咬一口透心涼,但這種“冰刺激”對腸道敏感的人來說很危險。
腸道對溫度特別敏感,低於0℃的食物會讓腸黏膜血管收縮、腸道蠕動紊亂,輕則拉肚子,重則誘發痙攣、出血。
建議西瓜冷藏溫度別低於8℃,從冰箱拿出來放10分鐘再吃。
2.切開後“敞口放”太久
夏天室溫高,切開的西瓜暴露在空氣中,2小時以上就可能滋生細菌(比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尤其是沒蓋保鮮膜直接放冰箱,還會交叉污染其他食物。
吃了帶菌的西瓜,容易引發急性腸胃炎,出現腹痛、腹瀉、嘔吐,對胃腸道脆弱的人來說,腹瀉就是出血的“加速器”。
切開的西瓜一定要用保鮮膜封好,冷藏別超過24小時,吃前最好切掉表面1釐米。
3.一次吃太多“過量炫瓜”
西瓜含水量高達90%,過量吃會讓胃和腸道“負擔過重”。
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腸胃功能弱的人,消化能力有限,過量吃不僅容易拉肚子,還可能加重心臟、腎臟負擔。
建議每次吃西瓜別超過200克,一天不超過500克,相當於中等大小西瓜的1/8。
拉肚子時出現這些症狀
別當“小毛病”
很多人拉肚子會先自己吃止瀉藥,但如果出現這些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可能是消化道出血的信號:
拉肚子時看到大便帶鮮血、暗紅色血塊,或者大便像“柏油”一樣黑亮;
拉肚子同時伴有頭暈、心慌、出冷汗,站起來眼前發黑;
持續腹瀉超過2天沒好轉,或者發燒、腹痛劇烈;
本身有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硬化的老年人,拉肚子後虛弱明顯。
最後想跟大家說,夏天吃西瓜是件開心事,不用因噎廢食,但要記得“適量、衛生、不貪涼”。
如果出現拉肚子、便血等不適,別硬扛,及時到消化內科就診!
來 源:大河報·豫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