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內卷式”競爭有三大難點

賈康“內卷式”競爭得到提級治理,不僅表明了中央對這一問題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更是對其成因、狀況、危害的認識也在逐步加深,是極具針對性的“問題導向”施政施策。所謂 “內卷式” 競爭,簡單來說是指那些處於低水平甚至惡性的、亟需加以引導以回到規範化的競爭狀態,其危害不容小覷。從企業層面來看,過度“內卷”會使企業將大量資源投入到無底線價格戰等非必要的競爭環節,嚴重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即便在 “新三樣”等當下一些熱門的產業領域,部分企業拼價格、拼“燒錢”的現象依然並不鮮見。以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爲例,其“走出去”的態勢固然強勁,但衆多廠家中也不乏不惜以虧損價格搶佔市場、以產量換補貼的情況。從行業角度而言,“內卷式”競爭破壞了行業生態。部分企業爲降低成本、提高價格競爭力,不惜偷工減料、減質減配,這不僅會影響整個行業的產品質量與服務水平,還嚴重損害了行業的聲譽與形象。行業內的低水平重複建設與過度競爭,將導致有限的資源無法得到有效配置,遲滯行業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的腳步,阻礙行業的整體發展。從市場層面分析,“內卷式”競爭還會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企業爲求競爭優勢,可能鋌而走險突破行業自律與監管底線,採用不正當手段導致市場機制難以正常發揮作用,如僱傭網絡水軍攻擊競爭對手,進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等,長遠來看會嚴重破壞市場的秩序與公平競爭環境,抑制市場的活力與創新積極性。因此,整治“內卷式”競爭十分有必要。然而,客觀來說,治理“內卷式”競爭也面臨着市場機制、競爭慣性等三大難點。在市場機制方面,儘管“優勝劣汰”是市場的常規法則,但諸多因素很容易對這一機制的有效運行造成干擾。例如,一些地方政府爲保護本地企業利益,設置市場壁壘,給予本地企業不合理的政策優惠,使得外地企業難以公平參與競爭。這無疑會導致市場的淘汰機制失靈。同時,產權保護覆蓋度和力度仍顯不足,一些小型初創企業的創新成果易遭侵犯,這將極大削弱企業通過創新提升競爭力的積極性,導致企業更傾向於採用低水平的價格競爭手段,加劇“內卷式”競爭的同時也給治理工作造成極大挑戰。在產業發展方面,一方面,新興產業極易出現“潮涌現象”。衆多企業不惜跨界涌入“熱門賽道”,必然導致產能過剩與重複建設,容易在產業發展初期便陷入“內卷式”競爭。而要引導企業合理佈局、有序發展,不僅需要精準的產業政策,還需要有效的市場引導,這無疑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另一方面,對於傳統產業而言,長期形成的發展模式與路徑依賴,使一些企業在技術創新、管理升級、產品優化等方面腳步遲緩,難以擺脫低價競爭等“內卷”模式實現向高質量發展的轉型。在發揮政府作用方面,同樣存在着政策尺度把握的難題。一些管理部門存在理解誤區,在整治“內卷式”競爭時急於直接介入,對企業的經營、定價策略進行直接支持或抑制,但這種過度干預的做法可能傷害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但若缺少干預力量,又很難有效規範市場行爲,其中的平衡很難拿捏。此外,治理“內卷式”競爭需要產業政策、技術經濟政策等多種政策協同配合,還可能需要配套市場機制下的兼併重組等措施。這在實際操作中就對不同政策、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簡言之,若要有效整治“內卷式”競爭,首要前提是要校準競爭的天平,營造一個高標準法治化、切實保護產權的營商環境。只有在公平競爭的環境中,通過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有分寸地以經濟手段爲主的合理機制發揮政府政策引導和扶持的作用,在市場健康、有序的調節中讓企業迸發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