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潰壩更傷人心
(圖/摘自詹江村臉書)
花蓮光復鄉堰塞湖潰堤危機至今仍未完全解除,然而,救災的政治鬥爭竟已進入第二波,綠委、綠營側翼加上親綠名嘴從指責「花蓮縣政府應對事件負最大責任」轉移到「在野黨救災不力」,輪番攻擊藍白沒有積極投入花蓮救災,這種政治潰壩更傷人心。
9月23日民進黨立委吳思瑤率先攻擊花蓮縣長徐榛蔚滯留國外,未及時趕回執行疏散民衆,才釀成災害,但很快就被證實是假訊息,徐縣長22日已返回花蓮坐鎮指揮,但之後中央和地方政府針鋒相對,互相指責沒盡到職責,好不容易28日雙方出現和解跡象,但很快執政黨的政治攻防就轉入第二戰場。
民進黨副秘書長何博文、發言人吳崢和志工前進花蓮,其中,不少人穿着民進黨背心,且所到之處插滿黨旗,在泥濘的災區高調凸顯政黨色彩是否適當,社會自有公評,但更令人不解的是,綠營各路人馬開始散播「國民黨只知選黨主席、根本不關心花蓮災情」的各種消息,試圖抹黑國民黨。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國民黨主席朱立倫24日宣佈代表黨捐出100萬元協助花蓮災區,藍營縣市長盧秀燕、許淑華、蔣萬安及立法院正副院長等都捐出1個月月薪;藍營各縣市也早就派出人員和機具前往災區協助,28日桃園市長張善政也低調現身災區。不同的是,在野黨現場救災人員沒穿政黨背心、插黨旗,但這樣卻被說成救災缺席,並不公允。
更何況,救災本來就是擁有最多資源的中央政府應負主要責任,怎麼反而去監督、指責在野黨呢?
民進黨一再強調救災不應該政治化,那就請從自己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