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狗仔化 誰還敢爲民直言?

▲民衆黨主席黃國昌。(圖/記者湯興漢攝)

●陳瑞安/政治工作者

近來爆出的「黃國昌養狗仔」、「王鴻薇助理政治跟監」事件,讓臺灣政治再度蒙上陰影。當狗仔文化滲入政壇,監督不再是爲了公共利益,而成爲政治鬥爭的武器。這樣的行爲,不僅踐踏隱私,也毒化了民主政治最珍貴的信任基礎。

從黃國昌事件到郭智輝遭烏龍爆料 民主被獵巫的危機

政治人物理應接受輿論檢驗,但監督不該淪爲獵巫。當偷拍、跟監、兜售私密影像成爲攻擊對手的手段,當「爆料」取代「論述」,政治就失去了討論理念的空間,只剩下權謀與操弄。若這樣的惡行被粉飾爲「揭弊」、「制衡」,那麼我們所珍視的言論自由,也將成爲迫害的幌子。

最令人痛心的,是這種政治狗仔化風氣的寒蟬效應。前經濟部長郭智輝爲非典型政治人物,相對其他政治人物敢言,卻也成爲在野黨的首要目標。

而最令人遺憾的是,侯漢廷對郭部長的不實爆料,即便郭智輝本人與經濟部多次駁斥,侯漢廷與部分媒體仍追打「快樂宴」觀感不佳。即使事後證明報導不實,但負面形象已造成。這不只是個人名譽的損害,更是對整個社會發出的警訊——當政治變成獵場,誰還願意爲民直言?

當媒體成爲政治操作的延伸,當助理、記者、政治人物之間界線模糊,社會真正失去的,是理性與公信。優秀的人才將因此裹足不前,專業官員不願冒險進入體制,留下的只會是擅長表演與攻擊的人。那麼,民主還有什麼可期待的未來?

一個健全的民主社會,需要監督,但更需要界線;需要真相,但更需要誠信。當我們默許狗仔文化侵蝕政治,就等於親手摧毀民主的基石。此刻的臺灣,比以往更需要勇氣與節制。

希望司法能徹查真相,也盼政治人物與媒體都記得——監督的目的,是讓社會更清明,而不是讓政治更骯髒。

▼當我們默許狗仔文化侵蝕政治,就等於親手摧毀民主的基石。(圖/達志影像/示意圖)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