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柵潔答人民網記者問:聚焦三個重點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
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馬昌、陳曦)3月6日,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經濟主題記者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鄭柵潔在回答人民日報人民網記者提問時表示,過去一年,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亮點很多,撲面而來的科技感和未來感給大家帶來許多驚喜,在國內外引發高度關注。新質生產力正在全面改造我們的生產方式和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深刻改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
鄭柵潔表示,感受最爲深刻的就是三個“加快”。
一、“技術突破在加快”。備受關注的集成電路,產量和出口都創歷史新高,越來越多的產品裝上了“中國芯”。人工智能大模型百舸爭流、異軍突起,工業機器人密度顯著提升,人形機器人加速走向應用,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產原創新藥層出不窮等。
“很多我們過去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場景變爲現實,中國正穩步走向世界科技創新前沿。這些都證明,越是打壓我們、封鎖我們,越會倒逼我們加快自主創新步伐。”
二、“產業升級在加快”。去年,中國高技術製造業、裝備製造業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分別達到16.3%和34.6%。手機、計算機等機電產品出口總值佔比接近60%。新能源汽車“十年磨一劍”,已形成鏈條完整的產業體系。這些情況表明,產業鏈在加速向中高端發展。
三、“動能提升在加快”。近期,現象級的高科技產品不斷出現,反映出科技成果加速從“書架”向“貨架”轉化,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創新的內生動力越來越強。創新陣地上不斷冒出“黑馬”,很快就成長爲“主力軍”。
發佈會上,鄭柵潔透露,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長期任務和系統工程。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聚焦“資金、人才、生態”,抓好三個重點。
一是抓投入,持續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組建國家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帶動地方資金、社會資本近1萬億元,聚焦硬科技、堅持長週期、提高容錯率,通過市場化方式投向科技型企業;同時,完善併購重組、份額轉讓等政策,鼓勵發展併購基金等,暢通創業投資退出渠道,更大力度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實現技術鏈、產業鏈、供應鏈的市場化重構。
二是抓人才,持續培養高素質人才隊伍。加強拔尖創新人才、緊缺科技人才培養,在實踐中造就一大批戰略科學家、優秀企業家、卓越工程師、大國工匠、高技能人才。
三是抓生態,持續打造開放包容的創新生態。出臺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構建支持全面創新的基礎制度,不斷完善包容審慎監管,努力營造充滿活力、守正創新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