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在發聲丨國家能源局發文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支持民企參股核電、投資水電等重大項目工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繳翼飛 北京報道
4月28日,國家能源局發佈《關於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發展若干舉措的通知》(以下簡稱《若干舉措》),從支持民營企業提升發展動能、推動民營企業公平參與市場、提升能源政務服務水平三方面提出十項具體舉措,引導民營經濟在推進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和建設新型能源體系中做大做優做強。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也從同日舉行的國家能源局季度例行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接下來國家能源局將支持民營企業參股核電,投資水電、油氣儲備設施、油氣管網、“沙戈荒”大基地等能源重大項目;支持民營企業積極投資新型儲能、虛擬電廠、充電基礎設施、智能微電網等創新技術和模式;持續支持能源領域民營企業發行上市、再融資、併購重組和債券融資,鼓勵金融機構開發更多符合能源領域民營企業特點的專項信貸產品。
民企轉型耐心資本入股核電
4月27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覈准三門三期工程等核電項目。會議強調,發展核電必須確保安全萬無一失,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標準建設和運營核電機組,持續加強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切實兜牢核電安全保障網。
據瞭解,此次共有5個項目10臺機組獲批,具體分別是浙江三門三期工程、福建霞浦壓水堆1、2號機組、山東海陽三期工程、廣東臺山二期工程、廣西防城港三期工程。這是中國連續兩年一次覈准5個新核電項目,連續四年每年覈准超過10臺機組,2019年重啓核電審批以來,連續七年覈准新核電項目。
《若干舉措》也明確,將支持民營企業參股投資核電項目,建立健全長效工作機制。
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副司長張星表示,截至目前,我國在運和核準在建核電裝機容量超過1.2億千瓦。2024年全國核電發電量4509億千瓦時,同比增加3.7%,佔全國總髮電量的4.5%。全年等效減少標煤消耗約1.4億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約3.7億噸。
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在4月27日發佈的《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5)》藍皮書也顯示,截至2024年底,我國在建機組裝機容量連續18年保持全球第一,預計2030年前我國運行核電規模將成爲世界第一。
從2020年以來,已有吉利集團、萬向集團等民企通過參股方式參與項目投資。國家能源局法制和體制改革司副司長徐欣也在發佈會上指出,目前最新覈准的5個核電項目,民營企業所持股比均達到10%以上。
“我國已成爲全球少數幾個擁有完整核電工業體系的國家之一,核電技術水平和綜合實力已邁入世界先進行列。”張星表示,下一步將按照全球最高安全標準建設和運營核電機組,進一步提高核電工程建設和運行管理水平,確保核電安全萬無一失。大力支持第四代核電技術、小型模塊化反應堆、核聚變等前沿技術的研發攻關。積極探索核能供暖、供汽、海水淡化等綜合利用,爲優化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和應對氣候變化做出更大貢獻。
打造能源領域新投資增長點
不止於核電項目,《若干舉措》還明確,將支持民營企業投資建設水電、油氣儲備設施、液化天然氣接收站等基礎設施項目,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油氣管網主幹線或支線項目。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沙戈荒”大基地投資建設,鼓勵民營企業建設光熱發電、生物質能多元化利用和可再生能源供暖等項目。
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近年來,民營企業在充電設施領域加速發展,截至2024年底,規模以上(運營1萬臺以上充電設施)運營商中民營企業佔比超80%。
徐欣表示,《若干舉措》出臺後,將進一步助力打造能源領域新的投資增長點,推動民營經濟成爲能源低碳轉型、能源安全保障、地方經濟增長不可或缺的力量。
另外,科技創新是當前能源變革的核心重點。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目前,一大批民營企業深度參與智能電網、儲能、氫能、可再生能源、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等能源領域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實施,民營企業參與的前四批能源領域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約佔50%。
徐欣表示,《若干舉措》將持續推動構建“產學研”深度融合的能源技術創新模式,鼓勵民營領軍企業參與研究制定重大能源科技戰略規劃、政策標準,鼓勵國家科技創新平臺與民營企業協同合作,支持民營能源企業加快數字化改造和智能化轉型升級,爲民營企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創造條件。
支持民企發行上市、再融資、併購重組和債券融資
新型能源體系的一個顯著特徵是市場在能源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一方面,《若干舉措》不斷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將推進油氣管網運銷分離,引導民營企業更便捷進入油氣市場競爭性環節。制定進一步深化電力業務資質許可管理的實施意見,支持民營施工企業積極參與電網建設。
目前,我國民營售電公司已達2400餘家,佔售電公司總數近60%。近60萬家零售用戶通過零售市場購電,去年實現零售交易電量3.6萬億千瓦時,佔市場化交易電量的58%。
另一方面,《若干舉措》還在推動完善生產要素獲取機制。制定深化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全面打造現代化用電營商環境的意見,低壓辦電“零投資”服務對象拓展至160千瓦及以下民營用電企業,進一步降低辦電成本。電網、油氣管網等提供公共服務的能源企業要及時公開相關技術標準、規範要求、輸送能力、運行情況、價格標準等信息,爲民營企業投資和經營決策提供公開透明的信息。探索拓寬融資渠道,推動利用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能源重點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持續支持能源領域民營企業發行上市、再融資、併購重組和債券融資,鼓勵金融機構提高綠色金融服務能力,開發更多符合能源領域民營企業特點的專項信貸產品。
就在4月28日舉行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鄒瀾也指出,將持續抓好金融支持民營經濟“25條”舉措落實,逐步提升民營企業貸款佔比。用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等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聚焦科技、綠色低碳、促進消費等領域,加大對民營企業金融支持力度。
徐欣表示,接下來通過提升服務效能,降低辦電成本,預計未來五年新增低壓辦電“零投資”受益主體超100萬戶。也將逐步簡化審批流程,多舉措打造民營企業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好的能源領域營商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