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對美投資提3大擔憂 張善政籲中央重視「護國羣山」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天參加行政院會,會後受訪時表達自己對中央提出相關建言。(圖/桃市府新聞處提供)

記者沈繼昌/桃園報導

桃園市長張善政今(10)日出席行政院會議時,針對美國對等關稅衝擊與中央部會交流,對於中央「投資美國」時表示,並非所有企業都適合投資美國,建議中央鼓勵產業對美投資時,應注意對國內就業機會影響,是否會造成核心技術外移,導致國內研發實力在無形中降低,期盼中央利用美方90天暫停期,思考相關對策因應,朝野更應凝聚一心,好好攜手度過危機。

張善政指出,經濟部產發署於會中簡報有相當完整架構,未來如何落實執行是重點,針對政府於更早時間提出20項目方案,市府有相關建言提供中央參考,其中關於「臺灣投資美國」項目,產業界有非常大彈性,國際上到哪些國家去,產業界可自己掌握,政府應該做的不是要去主導,而是應提供誘因,若由政府主導,可能會非常辛苦。

張善政認爲,各界對於臺積電到美國原由應心知肚明,臺積電日前宣佈要到美國投資1000億美元時,在國內造成預期心理與實際衝擊不容忽視,1000億美元的投資對臺灣經濟發展難免有影響,因爲在美國很難招募到適當員工,很多臺積電中上層是從臺灣調過去,當中很多是年輕工程師家庭,對於桃園經濟影響不容忽視。

張善政也提及,綜觀國際上的各個國家對於因應美國關稅的對策,提出「投資美國」相關對策國家其實少之又少,期盼藉此機會提醒中央,在進行對美國投資鼓勵時,要注意到對國內產業投資衝擊;第二是對國內就業機會、勞動市場的影響;第三是投資美國時,會不會要把很多核心技術帶到國外去,導致國內研發實力無形中降低,上述兩點是非常關切的。

張善政也指出,大家常說臺積電是護國神山,但不應該忘記,臺積電背後有非常多數量供應鏈,與其說是護國神山,不如說是「護國羣山」,其供應鏈上下游業者有大有小,不一定能夠像臺積電有如此大力量在美國安頓下來,有的能不能在美國生存都是問題,有的則根本不能過去。

此外,產業不是一家公司投資問題,是整個產業鏈問題,呼籲中央有關投資美國不知道是暫時不列入或是要更細緻化研議,但若政府真的有打算投資、鼓勵業者投資美國,可趁未來90天期間做更深入探討,多聽聽產業界意見,目前從字面上來看,談到投資美國,其實很多業者都反映憂心忡忡,不覺得製造業到美國去是最適合的。

張善政強調,美國從汽車業衰退後,其製造業已經脫離了很久,整個國情、教育體系都不適合製造業在美國,所以臺灣製造業體系到美國並不適合,建議行政院長及所有部會體系在90天內對這項目標有更深入探討,再做最後決定,產業界勢必會非常非常感謝行政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