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大動作 央行房貸政策兩難
行政院丟出新青安貸款鬆綁震撼彈,也讓央行房市政策是否鬆動受到關注。(郭吉銓攝)
中央銀行第3季理監事會9月18日登場前,卓揆丟出新青安貸款鬆綁震撼彈,也讓央行房市鬆綁是否鬆動受到關注。金融圈認爲,閣揆都說話了,央行不可能都不甩,推估大架構的房貸管制會微調,並要求各銀行重擬新一年的不動產放款集中度改善計劃,採滾動式調整。
「其實新青安是假議題了」,公股行庫主管解析政院政策,表示新青安7月已降到3000多件,較去年高峰腰斬,這次政院也非針對過往承做的新青安都排除,僅技巧性排除9月後新承作的新青安,能騰出額度有限,實際上對「非新青安」的一般房貸客戶還更有利。
行庫主管分析,公股行庫配合政策,不能不做新青安,但看在民營銀行眼中,新青安就是「風險高、利率低」的未爆彈,能不做就儘量不做,就算新制騰出額度,銀行基於利潤與風險的雙重考量,一定也是先做高利率、風險低的房貸案件,也會「減量」新青安。
至於央行的集中度改善禁令,是否因卓揆拋出新政策而鬆動?銀行主管表示,央行是要求銀行「自提」改善計劃,並要求按表操課、定期檢視,並非訂出目標要銀行達標,「立場上沒有鬆綁不鬆綁的問題」,但因各銀行提出方案已近1年,時空背景不同,可能要求各銀行因應當下情況,重新擬定明年計劃。
金融圈高層直言,各銀行72-2的放款比率多不到3成上限,代表有能力放款卻不願意放,說穿了是風險考量,除新青安是「危險的賠錢貨」,多半是認爲房價太高,沒有銀行想當最後一隻老鼠,所以更謹慎放款,央行集中度管理反倒是個「很好用的擋箭牌」。
民營銀行主管表示,不論排除新青安的實際影響有多大,「大老闆都說話了,央行也很難裝死」,一定要有迴應,都讓這次理監事會增添更多變數,若央行退讓太多,就變成自打嘴巴,但若央行鐵板一塊,無疑打臉政院,也會公親變事主,背上房貸荒的黑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