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新新併」吳家兄弟談了22年…中信金還有機會嗎?一文看懂始末

「新新並」有新進展。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新金與新光金於22日晚間宣佈以每股0.6022的比例通過換股合併案,未來臺新金爲存續公司、新光金消滅,但金控改名爲 「臺新新光金」,爲臺灣金融史上第二樁「金金並」。事實上,兩家金控早在2002年便有意合併,不過最終破局收場,如今合併案因中信金插手「搶親」提前定調,《聯合新聞網》整理這22年間轉折重點,讓讀者一次看懂新新並始末。

臺新金、新光金數度談合併…爲何糾纏22年?

「新新並」最早接觸是在2002年,當時新光集團創辦人吳火獅長子吳東進曾任新光金董事長,三子吳東亮掌臺新金,原本打算併爲「臺灣新光金控」,不過因新光人壽需一口氣增提196億元責任準備金,合併案最終破局,吳東進留下「兄弟登山、各自努力,期許山頂會合」的名言。

2020年傳出吳家兄弟向時任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表達新新並想法,但無下文;至2022年兩家金控再度啓動合併前置作業,各自展開調查小組,不過因股價問題再次使合併案無疾而終。

2023年6月新光金股東會改選,經營權由吳東亮支持的新光改革派取得,雖然董事洪士琪提案重啓新新並遭大股東反對,仍讓合併案重燃契機。

至今年4月,新光金於董事會中討論是否重啓評估新新並,最後以11比4通過,但因吳東亮曾表示需先解決新光人壽增資問題纔有續談可能,認爲最快要到2026年才能重新評估,故5月時吳東進轉向接觸其他買家,當中就有中信金。

7月初新光金對新光人壽進行增資,整體財務狀況好轉,新新並重露曙光,雙方總經理也前往金管會拜會,並宣佈於10月9日召開股東臨時會提請股東通過。不過中信金搶在22日臺新金、新光金董事會前,宣佈公開收購新光金,讓這件合併案再添變數。

臺新金及新光金於證交所召開重訊記者會,由臺新金財務長賴昭吟(左)及新光金副總經理林宜靜說明董事會對新新並重大決議。林勁傑/攝影

中信金劍指「臺灣第一」…搶親尚未絕望?

據金管會統計,截自今年6月底,全臺前5大金控分別爲國泰金(13.3兆)、富邦金(11.78兆)、中信金(8.5兆)、臺灣金控(7兆)、新光金(5.1兆),而臺新金資產爲3.2兆、排名第13。一旦新新併成功,資產將突破8兆,擠下臺灣金控成爲第4名;若中信金搶親成功,則規模將達13.6兆,直接躍升爲臺灣第一大金控。

不過中信金若想成爲臺灣第一,還得和時間賽跑,趕在9月10日(股東臨時會前30天)停止過戶前大舉收購股票。市場傳言中信金23日中午召開董事會,提出以優於新光金股價的價格收購股票,目標在第一階段買到30%,第二階段買到51%,且在傍晚前將收購計劃提交金管會,若15天內未表反對,便會開始啓動。

「新新並」3反對1棄權…真的穩了?

據新光金副總林宜靜說明,新新並是百分之百換股合併,以新光金1股換臺新金0.6022股,是少見的折價併購,員工部分則全數留用。

不過此項合併案並非無人反對,事實上包含吳欣儒、獨董許永明在內,共有3人反對,1人棄權,理由都與股價有關。兩家金控宣佈「合意」合併後,23日股價呈現大反差,新光金大跌開出,一度重挫6.4%,臺新金則逆勢上漲,反映投資人看法,而有意搶親的中信金股價持續走跌。

「新新並」換股比例昨日出爐,臺新金以0.6022股普通股換新光金1股普通股。上午開盤後,新光金股價立刻向下修正,跌幅一度超過6%。記者林澔一/攝影

臺新金、中信金爭搶…金管會的立場是?

臺新金、中信金爭搶新光金,是金控史上首例,最終誰能勝出,市場認爲金管會扮演關鍵角色。銀行局副局長林志吉表示,「合併的股東權益並非只看價格,嫁入某個人家,若對方只出高聘金,那嫁入聘金較高的夫家就一定幸福嗎?」,同時提到此次併購案考驗金管會的智慧,「需要考慮金融市場秩序,金融市場秩序有很多面向」。

有熟悉併購案的人士指出,除了金融秩序和股東權益,金管會重視的還有「員工權益」,這將是中信金與臺新金共同面臨的難關,誰能妥善處理新光金員工,誰的贏面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