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包/臺灣最害怕的「232條款」是什麼?為何是比對等關稅更恐怖的大魔王?

當前臺美貿易談判進入關鍵時刻,美方232條款調查結果即將公佈,引發產業高度關注。繼對臺課徵20%對等關稅後,若半導體也遭課以懲罰性稅率,恐重擊臺灣出口動能。。歐新社

當前臺美貿易談判進入關鍵時刻,美方232條款半導體調查結果即將公佈,引發產業高度關注。繼對臺課徵20%對等關稅後,若半導體也遭課以懲罰性稅率,恐重擊臺灣出口動能。對此,《經濟日報》整理相關資訊,帶讀者瞭解「232條款」到底是什麼?對臺灣又可能會有哪些影響?。

美國商務部2025年4月,以「國家安全」爲由,針對半導體晶片、封裝器材、晶圓、半導體制造設備,以及含晶片之下游等產品,展開依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Section 232)的調查,若最終被認定,因依賴外國零組件影響國安,則恐因此被課徵高額懲罰性關稅。

此前,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表示,半導體相關調查結果將在2周內(2025年8月初)公佈,而美國總統川普在今(2025)年4月宣佈針對全球的對等關稅後不久,隨即又發出公告指出,包含半導體、晶片,或是其他衍伸性商品,如智慧型手機、電腦與晶片模組、平板顯示器等,並與木材、藥品、銅、鋼鋁等類別,均初步被排除在各國對等關稅名單之外。

同樣以232條款作爲主要依據,繼6月的50%鋼鋁關稅開始施行後,川普也在7月30日宣佈對半成品銅與銅密集衍生產品,課徵50%關稅,該命令並於8月1日上路。

美國商務部2025年4月,以「國家安全」爲由,針對半導體晶片、封裝器材、晶圓、半導體制造設備,以及含晶片之下游等產品,展開依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Section 232)的調查。路透

不過,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款(Section 301)則不同,2024年12月,美國啓動針對中國成熟製程晶片的調查,主因是,美國認爲中國長期針對成熟製程晶片實施「傾銷」,或是針對外國不公平貿易行爲或政策(如補貼、壟斷、技術轉移不公等),認定「對他國不公平貿易行爲迴應」,進而展開相關調查,但該部分目前尚未有結果。

此外,《貿易法》第201條款(Section 201),則是指,當認爲「本國產業受到進口損害」,可以引用展開調查,通常會搭配232條款進行相關貿易、關稅限制措施。

「232條款」的結果所牽動的相關政策施行則較不容易被推翻,後續,相關對象所需做的讓步,恐也比以IEEPA所衍伸的對等關稅要來得大,且影響恐更深遠。路透

川普2025年4月2日針對全球提出的「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政策,其法律依據爲《1977年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案(IEEPA)》,川普透過 行政命令第14257號(Executive Order 14257) 發佈該措施,將美國持續鉅額貿易逆差,視爲經濟與國家安全緊急狀態,並授權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至少10%的基本關稅,並對特定國家課徵10%以上的對等關稅,而當時臺灣被徵收32%對等關稅,隨後引發2025年4月初的全球性股災。

儘管2025年5月,美國聯邦法院裁定,利用IEEPA爲基礎的「解放日關稅」政策超出總統合法權限,並永久禁止執行相關稅率,然而,不久後又再度逆轉,目前相關法案仍在訴訟中,對等關稅政策也暫時將會持續。

與232條款不同的點在於,最終手段都是對其他國家施行課徵關稅措施,使其他國因壓力而做出讓步,不過,IEEPA爲在緊急狀態下,總統可直接命令行政機關實施貿易措施,且不需要經過國會許可,與「232條款」具有法源依據不同,因此,前者在法律上較容易受到挑戰。

「232條款」的結果所牽動的相關政策施行則較不容易被推翻,後續,相關對象所需做的讓步,恐也比以IEEPA所衍伸的對等關稅要來得大,且影響恐更深遠,至於,相關例子部分,由於過去極少全面施行,且在國際壓力下,通常負面政策維持時間都不長。

在川普4月對等關稅、貿易談判措施陸續公佈後,包含中國、日本等國皆已向WTO投訴,但目前爭端仍持續中。路透

針對川普的對等關稅與232條款下的關稅措施,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規則下,其實是有部分相左的。

WTO允許會員國在本國產業受進口損害時採取「保障措施(Safeguard)」,只要符合比例原則、證據明確、期限合理即可,所以在「201條款」的部分是相對的符合比例原則的。

但是,「301條款」則單方面的認定,允許美國總統對外國不公平貿易行爲採取單邊行動,這不符合WTO所規範,需要經過上訴並且透過WTO相關司法機構解決,而這部分也與美國持續凍結「上訴機構」法官任命,因此癱瘓WTO執法上訴權利有關。

另外,由於「232條款」所指涉的關家安全範圍並未明確規範,對於美國來說只要以此由就可以搭配其他條款對他國展開逞罰性、貿易談判措施,在行政上有部分模糊空間。

在川普4月對等關稅、貿易談判措施陸續公佈後,包含中國、日本等國皆已向WTO投訴,但目前爭端仍持續中。

若臺灣半導體產業被課徵高關稅,恐重擊近兩成營收量能,被市場視爲此波關稅風暴的「慘業」。圖/AI生成

根據市場,最好的情況是臺灣對等關稅能夠比照日、韓15%,同時,臺灣的半導體晶片等產業,能夠豁免232調查結果後所連帶公佈的半導體關稅,但根據市場推估,相關稅率可能落於10%~25%,最重甚至恐高達50%。

金管會統計,2024年上市櫃公司直接或間接銷售到美國的營收達7.71兆元,佔總營收17.3%。

其中,對美銷售比重較高的前五大上市櫃產業分別爲電腦及周邊設備、半導體、其他電子、電子零組件及通信網路業,合計351家,銷美總營收7.29兆元,佔比約16%,若被課徵高關稅,恐重擊近兩成營收量能,被市場視爲此波關稅風暴的「慘業」。

根據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指出,若美方採「原產地課稅」作法,即使臺灣晶片經第三地組裝出口美國,也可能被追溯課稅。也就是說,課徵關稅的範圍不僅是晶片製造端,連下游的3C應用產品都將受衝擊,恐成爲下半年景氣轉折的重大變數。

(資料來源:記者廖珮君、江睿智; 編譯葉亭均)

延伸閱讀

232條款來了1/日韓歐盟晶片稅都是15% 臺灣能比照?川普重鞭重塑半導體版圖

232條款來了2/半導體關稅恐拾級而上 川普就是要AI、蘋果供應鏈「美國製造」

232條款來了3/馬太效應浮現 去年迄今1,700家金屬工廠歇業 供應鏈缺口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