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企業、學校、本報 四方結盟 寫綠色轉型新篇
工商時報26日舉辦「第二屆企業永續ESG校園徵影頒獎典禮」,出席貴賓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副秘書長簡嘉宏(左起)、臺北市政府青年局副局長董晉曄、尚巾一飛創意工作室創辦人常一飛、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任秘書陳國軒、臺北市副市長張溫德、工商時報副社長暨總編輯賀靜萍、中國時報副社長暨工商時報總經理王儒哲、開拓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黃慧芳、評審團主席暨臺灣邁肯傳播集團董事長張志浩、工商時報副總經理謝奇璋及關羽整合行銷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之𪸩。圖/顏謙隆
由工商時報與財團法人開拓環境保護基金會主辦,臺北市政府青年局協辦之第二屆《我年輕、我環保》企業永續ESG校園徵影競賽,於26日在臺北凱達大飯店舉辦頒獎典禮,場面隆重盛大。
爲了推動環保意識及生態永續精神,企業永續ESG校園徵影競賽特邀大專院校青年學子創作短影片,爲ESG議題在校園紮根發聲,激發學生創意,爲我們的地球做出貢獻。ESG創意影片競賽,持續獲得衆多產學界力挺,本屆舉辦43場說明會(線上+線下),共30個學校405隊(2024年236隊)2,166位師生影音團隊報名參加,選出36組得獎團隊。
工商時報副社長暨總編輯賀靜萍表示,本屆參賽作品令人驚豔,不僅展現了學生豐富的創造力,更彰顯出他們深具的思辨能力與社會敏感度。許多作品針對環境與社會議題提出獨到觀點,展現學子對永續發展的關注與實踐力。她強調,這些影像創作不只是比賽成果,更是青年世代與世界對話的一種方式。
青年創意 點亮永續新視野
開拓環境保護基金會董事長黃慧芳認爲,本屆學生的作品不僅有創意,更蘊含對社會的關懷與責任感,令人深受感動。她期盼學生不只是被動接受課本知識,而是能主動思考社會現況、提出具體解方,協助企業及社會邁向永續轉型,這也是活動創辦的初衷。此次參賽作品深入探討ESG核心價值,內容豐富感人,展現青年對未來的想像與行動潛力。
環境部次長沈志修談到,相較詐騙等社會風險,氣候變遷的衝擊更爲急迫且不可逆,必須立即面對。他以紀錄片《守護我們的星球》爲例,說明氣候變遷如何劇烈影響自然環境與動物棲地,帶來全球性的危機。他對主辦單位表達感謝,並肯定活動對年輕世代的啓發,讓學生在學習階段便接觸永續思維,未來在職場或社會中,能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臺北市副市長張溫德表示,這場影像競賽不僅是才藝與技術的展現,更是青年世代與社會溝通的重要平臺。從每一件作品中,都可以看見年輕人對環境議題的深刻體察與創意思維,令人十分感動。他指出,臺北市在過去二十年積極推動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及綠色運輸政策,如U-Bike免費使用與節能路網建設,已逐漸改變市民的生活習慣。他強調市府無論在政策支持、創業補助還是提供實習機會上,都希望協助青年落實理想與行動,成爲未來推動社會改變的關鍵角色。
經濟部產發署主任秘書陳國軒指出,這次競賽成功搭建了產學合作的平臺,學生在企業的實務指引下,能更有方向地發揮創意、投入ESG相關議題,展現出豐富的潛力與實踐能力。他指出,經濟部目前正積極推動產業創新平臺與節能減碳政策,鼓勵企業導入AI科技與節能設備,達成ESG的具體目標。
關懷社會 青年用影像參與
臺北市青年局副局長董晉曄表示,希望透過這次影像活動達成兩大目標。首先,鼓勵青年以影像參與社會議題,培養以畫面說故事的能力。他強調,AI雖日益普及,但仍是輔助工具,真正的價值在於創作者的觀點與創意。其次,熱浪議題涵蓋產業發展、環境變遷及人體健康等多面向,值得深入探討,他欣慰地指出,本屆投稿中有不少作品切入此議題,展現學生關懷社會的視野。
中國時報副社長暨工商時報總經理王儒哲指出,此次活動能順利圓滿舉行,特別感謝所有支持的企業夥伴,不僅在經費上給予協助,也提供了實質資源,讓活動更具豐富性與可看性。他指出,在衆人齊力推動下,活動投稿件數比去年大幅成長兩倍,是本屆最大亮點與成功指標。
爲深入瞭解ESG的實踐與成果,活動邀請多家知名企業提案,並提供具體案例以啓發學生創作。這些先鋒企業早已將ESG納入其長期戰略,並承諾透過各種活動推廣永續理念,成爲其他同業的榜樣。透過工商時報的倡議與企業的積極參與,此次徵影競賽不僅是一次創意的展現,更是產官學共同推動ESG永續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