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大一附院急診重症黨總支雙引擎,催生急危重症高素質人才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第一臨牀醫學院)急診和重症黨總支將黨建和業務工作高度融合,直面高素質急危重症醫學人才培養挑戰,堅持以“黨建鑄魂、教學創新”爲雙引擎,通過強化思政教育與深化教學改革相結合,爲培養輸送德才兼備高素質急危重症醫學人才探索出有效路徑。
“急診、重症崗位醫學人才長期擔當從“鬼門關”搶救生命的重任,履職特點尤其需要鑄牢精神支柱”。爲此,鄭大一附院急診和重症黨總支特別注重解決專業課與思政課脫節、內容“兩張皮”問題,緊密結合急診醫學人才思想素質需要,採取了一系列強化思想政治課效果的舉措。
堡壘引領,強師爲先:充分發揮黨支部作用,深入開展“亮出形象正黨風 醫德建設爭先鋒”“急救知識進社區名醫名家走基層”等特色黨建活動,將黨建工作深度融入學科建設和育人全過程,鍛造了一支政治素質強、醫德醫風高、育人責任重的師資隊伍。
課程融合,協同育人:創新實施“黨建 + 專業”教學模式,在《急診醫學》《重症醫學》等核心專業課程中,巧妙融入“白求恩精神”“抗疫精神”和“鄭大一附院精神”等鮮活思政元素。在傳授前沿醫學知識與精湛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家國情懷、職業理想與人文關懷,實現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有機統一。
實踐礪行,淬鍊擔當:推動思政教育從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組織研究生深入社區、鄉村開展義診服務、健康宣教和急救技能普及等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服務基層、貼近羣衆中體察國情民情,深刻感悟醫者使命,有效錘鍊了黨性修養和社會責任感,強化了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自覺性。
“搶救急危重症患者,尤其需要擁有複合型知識技能的醫學人才。急危重症醫學人才的能力直接決定患者生命”。爲了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鄭大一附院急診和重症黨總支聚焦專業教育中的痛點難點,在教學體系、流程、方法上大膽突破。
體系貫通,構建全鏈條培養格局:創新打造覆蓋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的全鏈條人才培養體系。本科階段設立“金種子”計劃,選拔並重點培養創新潛力突出的學生;碩博階段則依託由長江學者、國家傑青領銜的高水平導師團隊(博導8人,碩導29人,擁有國家級及省級優秀人才10人),以及河南省感染與免疫國際聯合實驗室、急危重症醫學工程研究中心、創傷救治中心等省部級平臺,並創辦英文期刊《Intensive Care Research》,爲不同階段學生提供階梯式成長平臺和優質科研資源,確保人才培養的連續性與遞進性。
流程精控,優化關鍵培養環節。強化過程管理,直擊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科研設計難、臨牀與科研時間衝突等痛點,對開題、中期考覈、畢業答辯等關鍵環節嚴格把關,並特邀北京協和醫學院、四川大學華西醫學院、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東南大學醫學院、空軍軍醫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等國內頂尖醫學院校的知名專家參與評審指導;健全導師機制,實施導師考覈與動態退出機制,強化導師責任意識與積極性;搭建賦能平臺,定期舉辦高水平科研方法講座與經驗分享會,加強學術規劃指導,助力學生科研能力提升。
策略煥新,多元融合提升質效。內容前沿化,編寫《急診醫學》《重症醫學》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教材,緊密追蹤學科前沿,融入國家健康戰略需求和醫學人文精神,增強教學內容的時代性與實用性;方式多元化,大力推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組織名師錄製優質在線課程並在國家級平臺上線,供學生隨時隨地便捷學習,學生累計報名學習超1.6萬人;線下充分發揮國際標準化病人教學中心優勢,開展高仿真臨牀情景模擬教學和病例導入式教學(CBL),顯著提升學生的臨牀實戰能力和問題解決水平。 (鄭州大學第一臨牀醫學院李宏毅 餘言平)
來源: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