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前金管會主委 王儷玲:拚亞資中心 須要臨門二腳
王儷玲表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想成功,還有二個重要關鍵,一是要有高效率及安全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二是足夠的市場規模與流動性。圖/本報資料照片
談話重點彙整
王儷玲 小檔案
臺灣高喊發展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是過去好幾任總統、金管會的政策目標,最終都無疾而終。政治大學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王儷玲認爲,這次不一樣,因爲是Top-down由上而下的整合推動,由行政院推出「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帶頭,有機會把保險資金、退休基金、新創與資本市場創新、家族辦公室等一起推動,一次性的打通任督二脈,「成功機會較大」。
王儷玲表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想成功,有二個重要關鍵,一是要有高效率及安全的金融市場基礎設施、二是有足夠的市場規模與流動性,讓國際商品投資人與服務商家樂意使用臺灣市場。
在全球積極發展金融科技時代,臺灣想要成爲亞資中心需要金融創新的支持,才能接軌國際化的數位金融服務。但目前臺灣的金融市場,不管金融基礎建設或國際流通性上,都還有努力的空間。想要吸引國內外資金必須先鬆綁管制,降低資金進出交易的障礙,也要有與國際接軌的創新商品與服務態樣。
王儷玲指出,國家建設發展最大的資金來源大多來自退休基金、保險資金、主權基金,把這些資金引導到公建及永續產業,是全世界都在推動的新趨勢。但過去臺灣的退休與保險資金投資公建及永續比率並不高,主要原因是退休基金由公務機關操盤,較無法國際化、專業化;而保險業擁有人才、投資專業,成功機率較高,這次行政院的「兆元投資國家發展方案」就特別針對保險業鬆綁,是最大的亮點,有機會把保險資金由國外債券投資部位,拉回國內投資公建、長照、永續產業,創造政府民間雙贏。
亞資中心的亮點之一:高雄金融專區,王儷玲認爲,是好政策但必須有更多誘因。臺灣需在國際稅負條件、商品發展等機制都能與香港、新加坡競爭,纔有可能成功。短期內「留財比引資重要」,應開放高資產客戶可交易之商品,以提升臺灣資產管理國際競爭力,吸引高資產客戶資金迴流。
王儷玲還說,若要進一步吸引國外投資,這不是地方政府給誘因就夠的,要有政院、金管會更完整的政策配套,需要強化資產管理業務自由度,放寬全權委託之投資商品限制,開放投資國內外私募基金、基礎建設基金等,並支持金控或金融機構跨公司之專業整合,才能吸引大型PE基金、創投進來,才能吸引更多人才、發展商品。
地方政府提供投資專案或稅負誘因是很好的起點,有些城市爲吸引長期資金進駐會發永續城市債、智慧城市債、社會債券,新加坡也用影響力投資吸引了私募股權基金,甚至有些綠電商品有高於7%報酬率,因此必須有長期資金可投資、收益率好的政策誘因與商品,才能吸引全球長期資金來投資。
王儷玲強調,「家族辦公室」的發展臺灣很有機會,因爲臺灣是有人才的,但同樣的問題,仍待政策加大力度給予支持。
新加坡許多私募股權(PE)業者都是臺灣人過去發展的,臺灣人才外流是因爲臺灣目前稅負誘因與商品不夠開放,家族辦公室不只做投資,還要做傳承、稅負規劃,臺灣許多金控在海外發展,都培育許多人才,若本土也發展家族辦公室,這些海外人才可以調回。但「人才與資金」都是跟着市場誘因機制走,要做資產管理中心也要把家族辦公室拉回臺灣做,纔有可能壯大資產管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