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澆灌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結幸福果——從點滴行動看烏魯木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
走在烏魯木齊街頭巷尾,明德路的浮雕牆上鐫刻的“團結是戰勝一切困難的強大力量,是凝聚人心、成就偉業的重要保證”,無聲訴說着各民族團結一心的光榮傳統;“2路印記 城市暢遊專線”串聯起紅山、八樓等衆多城市地標與繁華商圈,承載着獨特歷史厚度與集體記憶,成爲展示烏魯木齊城市歷史文化脈絡的一扇窗口……
走進烏魯木齊社區鄉村,每個月鄰里節各族居民圍坐一起嘮家常,逢年過節大家相互拜訪、彼此問候,誰家遇到困難鄰里間守望相助,相互之間在交往交流中越走越近;“百姓說事點”裡,各族羣衆爲更好建設社區、村提意見建議,面對面說開生活中的矛盾糾紛,大家在共居共學、共事共樂、共建共享中維護民族團結這個“金名片”……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作爲新疆首府,近年來,烏魯木齊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一羣可愛的人,用一件件動人的事,譜寫出這座城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華麗篇章。
籽籽同心:榜樣力量繪就團結畫卷
在非遺工坊裡,繡娘和各族學徒共繡一幅“石榴花開”圖;在生產線上,班組各族工人協作完成出口訂單;在社區“百家宴”上,各族居民端出拿手菜,笑聲融進萬家燈火……今日的烏魯木齊,處處綻放着民族團結之花。
這座城市以榜樣爲炬,以創新爲徑,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植於各族兒女的血脈中。截至目前,已有269個集體和個人榮獲全國、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2019年烏魯木齊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殊榮,如今正朝着新一輪的成功創建穩步邁進。
這份沉甸甸的榮譽,既是肯定,更是動力。它源自市委和市人民政府一以貫之的戰略定力和系統推進——
烏魯木齊市委和市人民政府始終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對推進有形有感有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烏魯木齊實踐作出全面部署,堅持正確的中華民族歷史觀,講好中華民族故事,引領推動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慼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取得顯著進步,全市呈現出社會和諧穩定、經濟健康發展、人民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
在這一進程中,涌現出一大批爲全市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和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基層派出所所長崔文亮從警26年,一心爲民,爲各族羣衆辦理了800多件暖心事;社區幹部毛曉彤七年如一日地照顧3名維吾爾族孩子,成爲了他們的“媽媽”;數學教師阿依汗·圖爾迪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教學,讓數學課充滿了溫度,深受學生喜愛;自建房房東艾力·克依木對待租客如同家人,減免房租,逢年過節還會組織大家一起聚餐,成爲了近90戶租客心中的“大家長”……
他們以實際行動架起民族團結“連心橋”、共繪和諧穩定“同心圓”,生動詮釋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深刻內涵,成爲全市各族幹部羣衆學習的楷模。
烏魯木齊表彰這些模範集體和個人,既是激勵他們用優秀品格和模範行動,帶動全市各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也號召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各族幹部羣衆,以模範集體和模範個人爲榜樣,自覺做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維護者,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促進者,做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踐行者,共同譜寫新時代首府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新篇章。
欣欣向榮:高質量發展鋪就共富路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成爲烏魯木齊抓改革、謀發展的出發點落腳點,大力發展產業、穩步擴大就業、積極支持創業,各族羣衆生活水平極大提高,邁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個民族都沒有落下。
8月的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平西樑村,道路淨亮,農舍牆院清爽,透着一股子生機。集中連片的民宿與鄉村原生態相融,吸引一批批遊客接踵而至。“我們村現在是真正的美麗鄉村,日子越來越有奔頭。” 經營民宿的村民姜磊道出了大夥的心聲。
然而,這個如今手握“全國文明村鎮”“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等多項國家級榮譽的村莊,曾是周邊村民口中的“窮窩子”。它的逆襲,離不開村“兩委”的帶領。先後擔任村委會主任、村黨支部書記17年的李桂琴常說:“村幹部眼裡得有活,心裡得裝着村民,人家纔會信你。”正是這股勁,讓她推動着村“兩委”執行力顯著提升。
堅持富民強基,夯實民族團結進步基石,這只是一個片段。米東區柏楊河哈薩克民族鄉與毗鄰村落共建特色種植基地,牧民傳授畜牧經驗、各族農戶分享種植技術、商戶拓展銷售渠道,形成一村帶多村、多村共發展的格局;走進經開區(頭屯河區)工業園區,不同民族的產業工人在同一條生產線上工作,他們中的許多人原來都是農牧民,通過工業園實行的“企業+培訓”模式,成功轉變爲技術工人;沙依巴克區的和田街民族團結商業街,夜市攤位林立,各族商戶聯合經營,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營模式,實現經濟互嵌,攜手增收致富;達阪城區阿克蘇鄉阿克蘇村,“馬背宣講隊”深入牧區,將黨的聲音、民族團結主旋律唱進農牧民羣衆心坎裡;織密“15分鐘就業服務圈”,試點打造4個示範性就業驛站,推動服務端口前置、重心下沉,打造“家門口”就業服務陣地,打通服務企業羣衆“最後一公里”,讓就業服務的溫度直達民心;全市範圍內持續推動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多樣特色發展,各族孩子同等享受公平教育機會……
一項項民心工程、一件件惠民實事,照見各族羣衆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越鑄越牢。
守望相助:交流互動架起連心橋樑
8月18日,烏魯木齊市體育公園裡陽光正好。一座臨時搭建的舞臺被紅綢點綴,來自天山區幸福路街道天福社區的居民們圍攏而坐,兩位身着長袍的相聲演員一登臺,幾句妙語連珠的開場白瞬間點燃了現場氣氛,掌聲與笑聲交織,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演員們別出心裁地將“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理念融入段子,講述社區裡各民族互幫互助的溫馨趣事,用藝術的力量悄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情感根基。
與此同時,深受居民喜愛的固原巷社區“百家宴”今年也有了新變化。固原巷社區素有在每年端午、中秋這樣美好的節日裡開展“百家宴”的傳統,曾幾何時,熱鬧的百家宴吸引了隔壁大巴扎的遊客前來參觀體驗。“以前,我們把居民凝聚在社區廣場開展百家宴,這些年隨着老舊小區改造,居民院落裡的設施不斷完善,環境越來越好,居民們自發地在院落也擺上了百家宴、辦起了鄰里節,很是熱鬧。”固原巷社區黨總支書記張耀文說起社區的變化,津津樂道。
無論是天福社區的演出,還是固原巷社區百家宴的變化,都是烏魯木齊市各族羣衆守望相助、手足情深成爲首府日常剪影、生動寫照。
各民族情感相親,是中華民族一家親的堅強紐帶。和諧共處、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始終是我國民族關係的主流,各民族親密無間的兄弟情誼留下了許多歷史佳話。新時代下,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生動實踐正在城市各個角落結出累累碩果。
各種場景下,各族幹部羣衆同心同向,勁兒往一處使奮發進取;各族學生與疆內外學生結成“手拉手”夥伴共同進步;社區的“鄰里節”“石榴日”“百家宴”搞得紅紅火火;開展“我們的節日”等主題活動,凝聚各族羣衆共識……
前不久,烏魯木齊市依託“紅石榴”廣場等陣地,在全市37個街道社區開展“一起唱來一起跳”鄰里節系列活動,吸引各族居民踊躍參與。活動中,居民們身着民族服飾,組成文藝隊伍,在悠揚樂曲中載歌載舞。南湖市民廣場的集體歡舞、錦江社區的鄰里合唱《讓中國更美麗》、福星社區的《秧歌社火》和麥西熱甫等節目形式多樣,氣氛熱烈。居民們以歌舞爲媒,在互動中增進情誼,鍛鍊身體。
此次活動不僅豐富了羣衆文化生活,還爲各族居民搭建了交往交流交融的平臺。市民們稱讚活動“接地氣、聚人氣”,讓鄰里關係更近、社區氛圍更暖。
這些點點滴滴的交往交流交融,正如涓涓細流匯成江河,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天山南北生根發芽、開花結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這已成爲烏魯木齊社區鄰里的真實寫照。隨着交往交流交融的不斷深入,民族團結之花正在博格達峰下絢麗綻放。
美美與共:文旅融合綻放團結之花
“以前總聽人說新疆美,來了才知道,這兒的民俗比風景還勾人!”前不久,湖南遊客馬冰在新疆天山野生動物園參與刁羊英雄賽暨民俗文化周活動時,被馬背上的歡騰、歌舞裡的熱辣、美食中的煙火氣深深打動。在她眼中,這幅活色生香的民俗畫裡,不僅藏着烏魯木齊的獨特風情,更繪就了各民族和諧共處的動人圖景。
“百川異源,皆歸於海。”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在烏魯木齊,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的文旅新場景、活動,引得各地各族羣衆和遊客踊躍打卡、參與,不僅彰顯了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家親的氛圍,更拉近了彼此心理、地理上的距離,進一步滋養了民族團結“石榴果”。
大巴扎景區,集文化、商貿、美食、文創等於一體,身着各民族服飾的商戶們熱情地招呼着五湖四海的遊客,琳琅滿目的特色商品擺滿店鋪,烤饢、烤肉等美食香氣四溢,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碰撞、交融,各族人民在商業往來、文化交流中,情誼愈發深厚。
在天山明月城,2025新疆超級草莓音樂節,多元風格的音樂交織,讓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觀衆匯聚於此。大家沉醉在音樂的海洋裡,跟着節奏搖擺、合唱,不分彼此。在這片歡樂的場域中,各民族青年相互交流、分享着對音樂的熱愛,民族的界限被音樂消融,只剩下對藝術和生活的共同追求,成爲了民族團結在文化層面深度融合的生動註腳。
文旅是紐帶,連接着各民族的心;民族團結是底色,繪就出烏魯木齊繁榮發展的美麗畫卷。文旅熱潮不僅帶動各族羣衆生活品質提升,更在潛移默化中增進文化認同感。這種文化交流與認同,正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途徑,也與烏魯木齊“深入實施文化潤疆”的理念高度契合。
從浪漫熱烈的南湖東路“愛情巷”到漢唐風情的“天山明月城”,從串聯記憶的“2路印記 城市暢遊專線”到煥新活力的和田二街,從點燃青春的草莓音樂節到匯聚星光的明星演唱會,從破圈的“打起手鼓 舞起龍”社火迎新春活動到愜意的“洛賓藝術季”街頭音樂會……依託豐富文旅資源,烏魯木齊打造出一道道特色文旅風景線,讓文化的溫度融入旅遊全程,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文旅融合中悄然生長。
“新疆這點特別好!只要音樂響起,大家不分民族,就能一起跳起來,你學我一招,我教你一式,各民族自然而然融在一起,熱鬧非凡。”成都遊客李雲曾在“洛賓藝術季”系列活動之一——“Live哪有來烏好”小紅書煙火生活季現場的感慨,道出了烏魯木齊文旅賦能民族團結的生動成效——文旅風景線正悄然變爲各民族情感交融、心靈契合的團結線,讓民族團結之花在潤物無聲中絢爛綻放。
如今,烏魯木齊各族兒女仍心相通、情相融,志相同、力相聚。明天,石榴花開、籽籽同心,依然會是烏魯木齊大地上最美的風景。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史傳芝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