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彈!川普喊廢美股「季報」竟搬大陸當例子 陸官媒說話了

川普籲企業以半年報取代季報。(示意圖/達志影像/shutterstock)

美國總統川普15日再拋震撼彈,主張美國上市公司應取消季報制度,改爲每半年公佈一次財報。他強調,「中國企業是用50到100年的長遠眼光在經營,我們卻被季報綁住了。」不過,川普拿中國大陸當例子卻踩了雷,大陸官媒隨即駁斥,直指大陸企業仍普遍維持季度財報制度,並非如川普所說。

川普日前在社羣平臺Truth Social發文指出,美企不該再被迫按季公佈財報,而是應改爲每半年一次。他直言:「中國企業以50到100年的長遠眼光經營,但我們的公司卻總是緊盯季度業績,這樣非常不好。」川普認爲,若能取消季度財報,不僅可減少成本,還能讓企業管理層專注於經營本業。

外媒報導,美國原本在1970年前採半年報制度,後來才改爲季度財報。若川普提案成真,美國將與歐盟及英國制度接軌,但實務上,許多歐洲大型企業仍習慣維持季度財報。部分投資人警告,若財報間隔拉長,市場透明度恐下降,波動性可能加劇,美股評價優勢也將受到影響。

賓州大學法學院教授、證券監管專家費希(Jill Fisch)就直言,投資人若更晚才能掌握企業重要營運變化,將削弱市場效率,美國資本市場之所以被視爲全球標準,正是因其效率與透明度。

然而,大陸官媒觀察者網直指川普拿大陸當例子,顯然是誤解大陸制度。事實上,A股市場至今仍有大量上市公司依規定每季揭露財報,每年4月與10月都是財報公佈高峰。

若川普認爲大陸企業能展現「長期主義」精神,那麼季度財報制度顯然並未構成阻礙。大陸證監會雖然僅硬性規定年報與中期報告,但自2001年起已全面推行季度財報制度,目的就是提升投資人保護。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益智分析,季度財報確實有助市場透明度與流動性,也可能助長短期主義,但川普將其與中國大陸市場連結,明顯是錯誤認知。大陸資本市場的癥結並非披露頻率,而在於財務造假成本過低、投資人保護不足、退市制度設計不健全。

他強調,改革應着重於完善退市標準、加強退市過程中資訊揭露,以及提升投資人保護,而非簡單取消季度財報。

大陸社科院研究生院特聘導師、經濟學家柏文喜則認爲,取消季報在當前階段並不適合中國大陸。A股仍以中小投資人爲主,若少了季報,將造成嚴重資訊不對稱,反而削弱投資者保障。

他指出,目前審計與自願披露制度尚不成熟,若直接取消季報,恐製造資訊真空,甚至給不肖企業操作「僞市值管理」的空間。儘管季度財報未經審計,但實證研究已證實其資訊對投資決策具高度參考價值。

柏文喜建議,季報制度應朝「優化」而非「取消」方向改革,精簡非核心指標,突出營收、利潤、現金流等關鍵數據,並針對不同規模與風險等級的企業設立差異化要求,以兼顧效率與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