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重燃關稅戰火!陸媒專訪美資深外交官 隱憂全說了

陸媒專訪美國資深外交官董雲裳:憂慮川普關稅的影響,「外交」已束之高閣。(美聯社)

據澎湃新聞報導,美國重燃關稅戰,亞洲國家再陷貿易僵局。當地時間7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表示將從8月1日起分別對來自日本、韓國等14個國家的進口產品徵收25%至40%不等的關稅。此前一天,川普還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金磚國家推行所謂的「反美政策」,並威脅對所有與金磚國家反美政策保持一致的國家額外徵收10%關稅。

據新華社報導,川普在自己創立的「真實社交」網站上陸續發佈了他寫給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哈薩克、南非、寮國、緬甸、突尼斯、波黑(波士尼亞與赫塞哥維納)、印尼、孟加拉、塞爾維亞、柬埔寨、泰國等14國領導人的信函,闡述徵稅理由,並表示新關稅將不包括其他行業關稅。

在這些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的信中,川普警告收信國領導人稱,如果想以提高關稅作爲迴應,美國將在此次稅率基礎上再提高同等額度的關稅。同時,如果這些國家或其企業決定在美境內生產產品,將不會被徵收關稅。如果相關國家將國內市場向美國開放,同時消除關稅和非關稅貿易壁壘,那麼,「我們可能會對這封信的內容進行調整,相關關稅稅率可以向上或向下調整,這取決於我們國家之間的關係」。根據美國商務部數據,美國對上述14個國家的進口商品總額達4650億美元。

川普4月2日宣佈開徵「對等關稅」,在多方壓力下,川普又在4月9日宣佈暫緩對部分貿易對象徵收高額「對等關稅」90天。多國與川普一直在進行關稅磋商,其中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已與美進行多輪會談,但幾乎沒有進展。然而越南在本月2日與美國達成突破性協議,越南所有對美出口商品將面臨至少20%關稅,並對美國「完全開放市場」。

如今關稅談判進入新一階段,川普再次出手,稱對於8月1日之前未能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關稅稅率將恢復到4月宣佈的「對等關稅」水平。

對於過去的三個月,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進展如何?8月1日之前,美國能否如願與多國達成貿易?如何看待關稅政策對中美經濟關係乃至全球經濟版圖的影響?針對上述問題,澎湃新聞近日專訪耶魯大學法學院蔡中曾中國中心高級研究員、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亞太安全論壇主任、布魯金斯學會非常駐高級研究院董雲裳(Susan Thornton)。

董雲裳擁有近30年外交經驗,被視爲經驗豐富的美國建制派人士,還曾在美國駐中亞、俄羅斯、高加索地區和中國大使館中擔任領導職位,長期涉足中美關係等重要外交事務。2014年,董雲裳進入美國國務院領導層,升任東亞局負責中國大陸、蒙古和臺灣地區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幫辦,2016年任首席助理國務卿幫辦。2017年3月,她擔任代理助理國務卿,同年12月被時任美國總統川普提名出任負責東亞和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是美國曆史上首位獲提名擔任這一職務的女性。

以下爲專訪全文

川普關稅策略

澎湃新聞:你認爲在過去三個月,美國與多個國家的貿易談判取得了什麼進展?

董雲裳:美方用了三個月時間與各國展開談判,號稱要達成90項貿易協議,但顯然未能如願。如今最後期限將至,美方似乎正在向那些談判進展不順的國家發出最後通牒:若未來數週內無法取得突破,自8月1日起將面臨大幅提升的關稅壁壘。

值得注意的是,財政部長貝森特6日表態稱,相關國家仍有兩週緩衝期可就關稅問題繼續磋商。不過這些談判涉及日本、韓國等亞洲主要經濟體,還包括印尼、馬來西亞、柬埔寨及孟加拉等國,談判進程可謂錯綜複雜。要在8月1日前完成全部談判幾乎是不可能的,但美方顯然正集中精力推動與主要貿易伙伴達成若干關鍵協議。

澎湃新聞:有分析認爲,川普慣於採取「先發出明確威脅,再延長期限,然後希望對方妥協達成協議」策略。在你看來,這種方式確實存在嗎?有取得成效嗎?

董雲裳:我不確定這是不是既定策略,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似乎確實如此。目前尚不明確的是這是川普計劃的一部分,還是因爲白宮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協商一份非常詳細的協議。這也是爲什麼他們一直在推進這些所謂的「框架協議」的原因——本質上就是把一些基本思路或方向先落實到紙面上。我認爲接下來他們會再次推遲截止期限,繼續進行談判,畢竟所有這些協商都將耗費相當長的時間。

澎湃新聞:爲什麼美國與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國的談判進展顯得更加艱難?

董雲裳:我不大清楚談判的具體細節,也可能沒人真正瞭解全部細節。以越南、歐盟、印度、日本和韓國爲例,這些國家與美國的貿易體量都十分龐大,涉及諸多複雜議題和敏感領域。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越南談判的案例。美方最初威脅對越徵收的懲罰性關稅幅度相當驚人,這反而促使越南展現出極大的讓步誠意,最終成功將川普政府擬定的關稅稅率大幅壓低。雖然相比其他談判,越南案例可能相對簡單,但必須承認,所有這些貿易談判都絕非易事。

目前達成的協議大多停留在框架性階段,具體實施細則仍有待進一步磋商。即便那些已經對外宣佈的「成果」,其條款細則也遠未完善,後續必然還將展開多輪談判。這充分反映出貿易談判的複雜性和長期性特徵。

澎湃新聞:8月1日前美國能與上述國家達成協議嗎?可能呈現哪些可能性?美國與越南7月2日簽署的協議被美國高官多次提及,宛若某種「樣板」。那麼在你看來,美國爲什麼急於推行「越南樣板」?

董雲裳:我認爲在8月1日前與這些國家達成協議確實是有可能的,從關稅對美國經濟可能造成的影響來看——比如可能引發通脹,給企業和貿易伙伴帶來其他複雜問題——對這些主要貿易伙伴實施高關稅恐怕並不是什麼可取之舉。

貿易談判向來艱難。在協議正式公佈前,誰也無法預知最終能否達成。目前很難判斷真實進展。如果他們不明確表示這是最終協議,這可能就是一種談判策略。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談判會不會成功。即便看似達成協議,也可能只是階段性成果。

我認爲白宮可能對能與越南快速達成一項協議感到滿意,他們似乎很欣賞越南宣佈全面取消關稅的做法,因爲這正是他們對所有國家期望達到的目標,這看起來也是一次相當乾脆利落的談判。很難說他們爲何特別強調這一點。在我看來,也許通過越南轉運再輸往美國的貨物將被徵收40%關稅,可以成爲美國對這項協議「感到滿意」的一部分原因。

美國外交策略

澎湃新聞:川普的關稅政策未來是否還將衝擊中美貿易?如果中美貿易關係受此影響,對兩國經濟以及全球經濟將帶來什麼影響?

董雲裳:我不認爲美中關係會因關稅問題徹底破裂,但貿易關係肯定會受到一些干擾。從最初實施的高額關稅中我們已經看到了這種影響。一個積極的信號是,雙方很快意識到如此高的關稅難以爲繼,於是迅速決定通過談判來降低關稅。

我認爲如果事態開始產生負面影響,雙方將會繼續展開談判。就目前而言,美中能達成這項臨時協議是個好消息,而且近期兩國在貿易談判方面似乎相對平靜——畢竟川普政府當前正專注於與其他國家的貿易談判。

坦率地說,我對當前這些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深感憂慮——無論是中美經濟還是世界經濟。這些關稅政策很難對全球經濟產生刺激作用。我認爲我們將看到這些政策在許多國家產生連鎖反應,不過其影響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纔會顯現。實際影響程度還取決於這些協議能否最終落實。考慮到川普政府的行事風格,很難預測這些談判何時才能真正結束,我們可能要等待相當長的時間才能看到全面影響。

澎湃新聞:歐盟、日韓等盟友對美加徵關稅持謹慎態度。有分析指出,美國希望建立針對「對華關稅聯盟」。你認爲川普能建立這類聯盟嗎?還是可能因這種單邊行動削弱盟友的信任?

董雲裳:我很難預測這些國家的談判最終會達成什麼樣的協議,畢竟目前還沒有任何一項談判真正塵埃落定。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與這三大貿易伙伴至今仍未找到明確的解決路徑,這確實令人擔憂。但我不認爲試圖挑撥這些國家與中國貿易關係的策略會奏效——畢竟它們不僅與美國,還同時與中國保持着至關重要的貿易往來。我希望這不是他們的計劃本意,也期待相關談判計劃能儘快明朗化,以公開透明的方式早日達成最終協議,讓各方都能清楚預判其潛在影響。畢竟,在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構建穩定可預期的國際貿易環境纔是正道。

澎湃新聞:在你看來,川普提到的「金磚國家的反美政策」(Anti-american policies of BRICS)具體有哪些含義?這樣的措施表明美方什麼樣的外交安全策略考量?

董雲裳:我認爲思考川普的關稅戰及其意圖確實很有意思。你必須從全局來看待這個問題。所以當他談論「金磚」(BRICS)這個概念時,我猜他認爲金磚國家正在對抗他預想中的強勢美元政策的方案,或者金磚國家正試圖推動某種貨幣計劃以取代美元儲備體系。

川普多次提到金磚國家正試圖推出一種競爭性貨幣以削弱美元的使用,我想這很可能就是他的想法。不過,這也可能是川普吸引人們關注其關稅政策的一種方式,讓所有人都注意到美國對其他國家的做法不滿意——在他看來,這些國家在欺騙美國,沒有給予美國應有的「均衡經濟關係」。我不知道他是否會就此採取行動或者具體指涉什麼,但他的確喜歡抓住最近的新聞頭條來做出迴應。

澎湃新聞:從川普政府的「羣聊門」、關閉美國國際開發署、大幅削減對外援助、削減國務院人員,再到以伊衝突後情報總監圖爾西·加巴德可能遭到邊緣化等種種情況。川普2.0的上臺是否已進一步對美國傳統外交範式和全球戰略版圖造成了衝擊?在華盛頓外交官圈子裡,人們又是怎麼看待川普2.0的?

董雲裳:川普政府顯然希望繼續保持美國在全球的領導地位。令人擔憂的是,我們仍不清楚此屆政府具備多少專業能力以及是否擁有完善的政策制定流程。目前來看,(川普政府)很多想法和計劃看起來都缺乏事前的周密籌劃。不得不說的是,當前外交手段的運用程度之低、投入之少令人失望。外交似乎已被束之高閣,而負責外交事務的機構也確實遭到嚴重削弱。對於那些希望憑藉外交繼續贏得世界尊重的美國人來說,這種狀況確實令人憂慮。

現在華盛頓的外交圈子確實存在諸多擔憂——考慮到許多外交專業人士已被排擠出政府,當局究竟能獲取什麼樣的決策信息?當政府面對中東局勢、烏克蘭與俄羅斯戰爭等複雜議題時,他們究竟在倚仗什麼樣的外交專業建議?我們都知道這些領域都極其錯綜複雜。雖然政府表面上在推動和平進程、尋求停火協議,但顯然他們所依賴的既非經驗豐富的專業智囊,也非在這種局勢下能指望提供建議的資深情報分析人員,這種狀況確實令人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