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傳染病威脅要關注 預防措施一文讀懂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溫馨提示:2025年1月需關注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諾如病毒腸炎、人感染禽流感和猴痘等傳染病,以及預防一氧化碳中毒。
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冬春季節是急性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多種病原體都可以引起呼吸道傳染病。
主要預防措施: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常見症狀主要爲發熱、咽乾、咽痛、咳嗽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痠痛、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鼻塞、流涕、腹瀉、結膜炎等。老年人和免疫低下者感染後轉爲重症的風險相對較高。
主要預防措施: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般表現爲急性起病,常出現發熱、咳嗽、咽痛、流涕、鼻塞、身體疼痛、寒戰等症狀。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羣,可因肺炎等併發症或基礎疾病加重發展成重症病例。冬季是流感高發季節,通過打噴嚏和咳嗽等飛沫傳播,經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感染。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也可感染。
主要預防措施:
諾如病毒腸炎
諾如病毒腸炎主要通過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觸患者排泄物以及污染的物體表面、環境等感染。常見症狀主要爲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成人腹瀉較多,兒童則嘔吐較多。
主要預防措施:
人感染禽流感
人感染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偶然感染人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症狀有發熱,伴咳嗽、頭痛、肌肉痠痛等症狀,重症病例可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傳染源主要爲病死禽和攜帶禽流感病毒的禽類。人主要通過接觸感染的禽或其分泌物、排泄物,或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環境或物品而感染,一定條件下可通過空氣傳播。
主要預防措施:
猴痘
猴痘由猴痘病毒引起,既往主要在非洲地區流行,2022年後傳播至既往非流行區國家和地區,目前已控制在低流行水平。潛伏期一般爲1~21天。臨牀表現主要有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等症狀。猴痘病毒分爲分支Ⅰ型(Ⅰa、Ⅰb)和分支Ⅱ型(Ⅱa、Ⅱb),傳播途徑都是以直接接觸患者的病變分泌物、滲出物爲主,常見的直接接觸方式包括性行爲、家庭內密切接觸、醫療護理接觸等。接觸病毒污染的環境、物品也可引發感染,但傳播效率較直接接觸低。
主要預防措施:
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瞭解猴痘防控知識,增強自我防護意識,避免與猴痘患者或有猴痘可疑症狀者密切接觸,能夠有效預防猴痘感染。日常生活中不接觸野生或者來歷不明的齧齒類動物、猴和猿等靈長類動物。出境前應提前瞭解目的地猴痘病毒Ⅰb亞分支流行情況,做好個人防護,避免與當地野生動物接觸,避免與猴痘患者或有可疑症狀者密切接觸;遵守國家出入境管理相關規定,配合做好出入境檢疫檢測。
一氧化碳中毒
隨着氣溫降低,如煤或炭取暖、燃氣使用、燒烤等使用方式不當,可能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常見症狀爲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睏倦乏力等,嚴重者可導致死亡。每年11月至次年3月爲一氧化碳中毒多發期。
主要預防措施:
來源:中國疾控中心
責編:金馨鑫
編審:張宇
監審:董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