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十件事千萬別再做了!看似“養生”實際很傷身體
隨着健康理念的傳播,很多人都開始關注養生了。關於如何養生,有很多流傳甚廣的說法,這些說法你要真的跟着做了,養生不成反而損害健康。
0 1
晨起喝蜂蜜水防治便秘
蜂蜜中70%以上的成分其實都是糖,晨起後直接喝蜂蜜水,容易使人體血糖濃度上升,對糖尿病患者十分不利。
如果果糖不耐受,喝點蜂蜜容易輕微腹瀉,促進排便;但是隻有少數人存在果糖不耐受,大部分人喝蜂蜜水不僅對防治便秘沒用,還會增加添加糖的攝入,也容易長胖。
0 2
晨起喝淡鹽水排毒
身體的各種代謝廢物,大家稱其爲“毒素”,各種“毒素”會通過尿液、糞便和汗液排出體外,我們正常吃飯喝水的過程就能順利進行,沒必要喝淡鹽水。
晨起喝淡鹽水,容易使一天內鹽的總攝入量超標,增加患骨質疏鬆症、高血壓等疾病的風險。
白開水是晨起第一杯水的最佳選擇。水溫最好控制在20℃~40℃,因爲過燙的水會增加患食管癌的風險。
0 3
喝白粥養胃
很多人都喜歡喝白米粥,覺得好消化又熱乎。然而,白粥的營養價值相對單一,尤其是和其它粗細搭配的主食相比,膳食纖維等營養素含量相對較少。
對於腸胃不好的人羣來說,往往本身各類食物的攝入量就比其它人羣要少,如果再長期選擇甚至只喝營養單一的白粥的話,還可能會加劇營養不良的風險,而且血糖反應也會比較高。
如果真的喜歡喝粥,建議粗細搭配,放一些雜糧雜豆,如小米、蕎麥、燕麥米、白扁豆、鷹嘴豆、紅豆、綠豆等,不僅有利於平穩血糖,還能增加其它營養成分的攝入,比如膳食纖維、維生素B族、蛋白質等。
0 4
喝骨頭湯補鈣
傳統觀念中,一直認爲骨頭湯是個好東西。骨頭、骨油富含鈣質,拿來熬湯豈不是大補?實際上,骨頭湯味道鮮美,其補鈣效果卻微乎其微。
骨頭確實含有大量鈣質,但難以溶解,人體吸收更是困難。據檢測,1公斤排骨熬成的骨頭湯中,鈣含量只有15毫克,不及骨頭中的萬分之一。至於骨髓和骨油,它們的主要成分是脂肪,過多攝取反而容易導致體重增加。
0 5
吃豬蹄補膠原蛋白
豬蹄確實富含膠原蛋白,但遺憾的是吃下肚它並不會直接跑到人的臉上。膠原蛋白的利用率遠低於肉蛋奶豆中的優質蛋白,如果要想給膠原蛋白合成提供原料,還不如吃肉蛋奶豆。
豬蹄這塊肥肉裡主要是飽和脂肪酸,對心血管健康很不友好,所以還是少吃爲好。
0 6
喝糖水緩解痛經
“痛經喝紅糖水”是許多女性的習慣。紅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也含有少量的果糖和葡萄糖,含糖總量爲96.6%,經期喝紅糖水可以補充能量。但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紅糖並不含有任何對緩解痛經有效的特殊成分。
喝完紅糖水後,部分女性確實會感覺疼痛有所緩解。但這並非紅糖的“特殊功效”,一部分可能是心理作用,另一部分可能與溫度有關,這種效果與喝一杯熱水、熱茶或使用暖寶寶敷在腹部是類似的。
對於由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等器質性病變引起的痛經,紅糖水更是無濟於事,應及時就醫。
0 7
喝果汁補維生素C
水果榨汁後,營養成分會略有損失,比如維生素C會降低。數據表明:水果酸性越強,維生素C損失率越小。如果榨汁後丟掉渣子,膳食纖維也會進一步損失。最關鍵的是,水果榨汁後對血糖很不友好。
原本新鮮水果中的糖都存在於細胞內,叫做“內源性糖”,榨汁後細胞壁被破壞,糖分遊離到細胞外,變成遊離糖,對血糖的影響很大,容易導致血糖升高。
所以,喝果汁不能等同於吃水果。
0 8
油冒煙再炒菜
油冒煙就會產生反式脂肪酸和致癌物,正確的做法是熱鍋涼油放蔥花,蔥花冒泡不焦之前就下菜。並且,做菜一定要開油煙機。
0 9
趁熱吃
口腔和食道能承受的適宜溫度一般是10—40攝氏度,50度以上可能就會產生熱傷害,而65度以上的熱飲是明確的致癌物。減少“趁熱吃”,避免過燙的食物刺激本就脆弱的食管黏膜上皮,減少食管癌風險。
食物溫度會影響澱粉糊化程度,從而影響升糖指數。趁熱吃的話,澱粉糊化程度高,易消化吸收,“血糖生成指數”(GI)就會升高。
10
飯菜放涼再放冰箱
很多人覺得飯菜放涼再放冰箱省電,但是食物在室溫下放涼的過程,容易滋生細菌;如果吃之前還沒徹底加熱,就很容易食物中毒,保險的做法是熱的飯菜放進消毒過的保鮮盒,蓋上蓋直接放冰箱。
來源: 央視新聞綜合科普中國
封面來源:AI豆包
*文章僅用做科普,版權歸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