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寧市“破牆出宮”打造職工“零距離幸福圈”

來源:中工網

中工網訊 “手架保持放鬆,過度緊張導致肌肉僵硬,會影響擊球質量。”“對於有基礎的學員來說,控制母球要用巧勁,精準控制走位。”……近日,浙江嘉興海寧市海昌經濟開發區泛半導體工業社區檯球教室的初級檯球培訓課上,20餘名職工正專注地練習擊球技巧。

這樣的場景,正是海寧市工人文化宮踐行“破牆出宮”理念、構建職工服務新生態的生動實踐。在海寧,文化服務不是傳統的“等你來”,而是“跟你走”。海寧市工人文化宮將分宮像“毛細血管”般延伸至基層,通過“送餐式”服務,將名師講座、技能培訓、文化課程從主城區送到鄉鎮廠區,讓城區的“文藝風”吹遍鄉鎮每個角落。目前,全市已在50家企業車間掛牌公益課陣地,職工午休時即可參與工會課程,流水線旁也能體驗“詩意生活”。截至目前,海寧全市已經依託各級黨羣服務中心、企業文體場地等現有空間,建成12個鎮街級培訓基地,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構建起“15分鐘公益文化服務圈”。

今年,文化服務網絡進一步向縱深拓展。海寧市工人文化宮以海昌經濟開發區分宮爲中心,創新構建“核心輻射+多級覆蓋”的文化服務矩陣,圍繞智慧港、泛半導體、時尚產業三大工業社區,建立“三個圈層”梯度式文化服務體系。該模式有效填補了工業社區文化設施空白,在廠區周邊構建起便捷可及的文化服務空間,將公益文化服務從“15分鐘可達”推向“零距離觸達”,爲職工幸福生活持續加碼。分宮成立以來,先後推出彩妝、藤編等爆款課程,惠及職工1.2萬人次,全市企業的文化服務覆蓋率提升至82%。

陣地打造好了,如何更好地聚攏人氣?優質的課程是關鍵。海寧市工人文化宮自2015年推出“愛在四季·工會有約”公益大課堂以來,持續升級服務矩陣,構建“基礎—提高—大師”三級課程體系,開設體育、舞蹈、非遺傳承、智能手工等七大門類職工羣衆喜聞樂見的課程,平均每年開課超300期,服務人次從2016年的8628人次躍升至2024年的36876人次。

海寧市工人文化宮不僅是職工羣衆的精神樂園,還是他們的知識學園。海寧市工人文化宮相關負責人表示,作爲海寧市總工會“職工素質提升工程”的重要載體,今年,海寧市工人文化宮將聚焦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需求,通過構建“技能提升+文化滋養”的雙軌培育體系,讓職工可以“零距離”提技增薪,全面增強職工的獲得感、幸福感,爲企業和職工的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從“15分鐘公益文化服務圈”到“零距離幸福圈”,海寧市工人文化宮“破牆出宮”,將服務延伸到企業車間、社區角落,讓職工羣衆伸手就能真切感受“精神富有、物質富裕、生活美好”。

(浙江工人日報記者 金鈞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