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百億鋰電巨頭,被同行告上法庭
7月2日晚,A股上市公司天賜材料(002709.SZ)披露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九江天賜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九江天賜”)作爲原告,就商業秘密侵權糾紛案件向江西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涉案金額預期經濟損失8.87億元及律師費115萬元。
公告顯示,涉案被告共有十二名,其中包括另一家A股上市公司永太科技(002326.SZ)、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稱“永太高新”)、何人寶、王國超、邵鴻鳴、上海樺置工程科技有限公司、鄭飛龍、姜存華、李勝、浙江美陽國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汪婷以及盧珍珍。
同日晚間,永太科技亦披露訴訟對應公告稱,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任何涉及該案的訴訟材料。
“公司一直以來尊重他人知識產權和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所研發的生產工藝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本公告涉及的可能發生的訴訟案件不會對公司核心技術和自主研發能力產生影響。”永太科技在公告中表示,“同時,公司始終堅守公平競爭的原則,反對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等一切形式的市場壟斷和不正當競爭行爲,倡導以創新與合作推動行業健康發展,任何試圖通過非正當手段謀取市場優勢地位的行爲都難以逃脫法律和市場規則的約束。”
就訴訟等相關問題,時代財經致電天賜材料董秘辦,相關工作人員表示,訴訟時間不好判斷,主要看法院方面的安排。同日,時代財經亦多次致電永太科技董秘辦,但截至發稿前,電話仍無人接聽。
天賜材料就商業秘密侵權索賠8.87億元
兩大鋰電材料巨頭對簿公堂,引發了投資者高度關注。
根據天賜材料公告,九江天賜成立於2007年10月30日,擁有液體六氟磷酸鋰生產工業化技術,也建立了完善的保密管理制度和保密措施。而作爲核心被告的李勝,在2017年8月23日進入九江天賜工作,2021年5月20日離職,期間先後擔任電池生產部工藝技術總監、生產運營總監、製造部總監、工廠廠長、電解質工廠總監、總工程師等職務。
天賜材料表示,從九江天賜離職後,李勝與鄭飛龍、永太科技和何人寶達成合作,將九江天賜的液體六氟磷酸鋰工藝技術資料運用在永太高新的年產13.4萬噸液體鋰鹽產業化項目中。
這一項目由王國超、邵鴻鳴具體負責,由浙江美陽國際工程設計有限公司進行項目產線設計,並由鄭飛龍、姜存華與何人寶成立、實控人爲何人寶的上海樺置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承接項目部分。
“原告認爲,被告一至被告十二具有明顯的侵權故意,被告一至被告十二應就其共同侵權行爲承擔連帶賠償責任。且被告一至被告十二的侵權行爲情節惡劣,侵權規模巨大且獲益巨大,同時還存在毀壞、隱匿侵權證據的情形。”天賜材料在公告中表示。
根據公告,天賜材料的訴訟請求除了停止侵權、銷燬侵權相關生產設備及生產工藝資料等外,還包括所有被告共同賠償經濟損失8.87億元、支付維權律師費用115萬元、公開賠禮道歉等。
而有意思的是,永太科技在公告中表示,公司目前僅生產固態六氟磷酸鋰產品,尚未生產銷售該案件所涉的液態六氟磷酸鋰產品。
然而,時代財經在永太科技2024年年報中發現,作爲永太科技鋰電材料產能載體的永太高新,年產67000噸液態雙氟磺酰亞胺鋰(LiFSI)項目已於2024年1月16日開始試生產,年產67000噸液態六氟磷酸鋰項目尚未建成投產。
除此之外,永太科技在2023年11月時披露公告稱,永太高新“年產33000噸液態六氟磷酸鋰項目(一期:9900噸/年六氟磷酸鋰固體)”已完成設備安裝調試工作,試生產方案已經專家評審通過;該項目具備了投料試生產條件,已於2023年11月2日開始試生產。
六氟磷酸鋰是指鋰離子電池電解質,生產鋰離子電池電解液的主要原料,俗稱鋰鹽,是目前性能相對較好、使用量最多的電解質。
天賜材料是目前全球唯一具備大規模生產液體六氟磷酸鋰能力的企業。時代財經從天賜材料處瞭解到,天賜材料的液態工藝路線不需要經過結晶,傳統的固態六氟磷酸鋰是有結晶工藝步驟,但現在也有結晶完再通過其他工藝溶解成液體。
需要注意的是,天賜材料曾在2017年時對外披露,其六氟磷酸鋰產能已具備2000噸/年的固體及6000噸/年的液體產能。
因此,永太科技是否涉及使用了天賜材料的獨家工藝技術,仍有待法院審判。
2月已有判決書,市場資金“用腳投票”
相比起商業侵權案件中的各種內幕消息,投資者反而更關注該案件對兩家上市公司的影響。
時代財經查閱天賜材料公告後發現,公司在今年2月已對外披露關於這一侵權案件的《刑事判決書》。根據《刑事判決書》,李勝犯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四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450萬元;鄭飛龍犯侵犯商業秘密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四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150萬元。而案涉浙江研一公司、嶽敏、張春暉,浙江永太公司等將另案處理。
目前,李勝和鄭飛龍已提起上訴,該刑事案件處於二審審理階段。
就兩家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來看,8.87億元的金額對兩家公司都影響重大。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永太科技歸母淨利潤虧損4.78億元,天賜材料實現歸母淨利潤4.84億元。2025年一季度,永太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0.60億元、實現歸母淨利潤0.11億元、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0.18億元;同期,天賜材料實現營業收入34.89億元,歸母淨利潤和扣非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50億元和1.34億元。
時代財經還注意到,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永太科技貨幣資金僅爲5.95億元,應收賬款則接近12億元。換言之,對於業績表現不佳、賬面資金不多的永太科技來說,鉅額賠償或會衝擊其整體財務結構。
上市公司的股價也體現出市場對兩者之間的態度。同花順iFind顯示,截至7月3日收盤,永太科技報12.16元/股,跌1.94%;天賜材料報18.95元/股,漲4.18%。
本文源自:時代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