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夏天 多種新方式玩轉京津冀

“星光·燕趙號”的文化元素 “星光·燕趙號”的沙發椅可以轉向窗戶 蝸蝸牛自駕驛站 北京騎旅團騎遊津冀

車窗外,一幕幕山間美景飛馳而過。車廂裡,滷雞、扣肉的香氣瀰漫,或是欣賞曲藝演員的精彩表演,或是跟着非遺專家學習做團扇。這是遊客可以在京津冀首列觀光旅遊列車“星光·燕趙號”獲得的獨特體驗。

除了觀光旅遊列車外,這個夏天,玩轉京津冀還有一些新選擇:想要自駕旅行卻缺少經驗的人,發現了能提供旅行攻略和指導,又集駐車、餐飲、住宿、救援於一身的自駕驛站。想要挑戰自我、擁抱健康的人,發現了參加騎旅團的樂趣,在一起騎車飽覽京津冀的大好河山的路上,他們收穫了很多。

隨着京津冀文旅互動頻繁,三地依託資源特色,推出豐富多樣的活動和線路。更多的旅行選擇,吸引更多遊客往來穿梭,感受到“鄰居家”串門的便利和魅力。

火車新體驗

大車窗大屏幕沙發椅學非遺聽相聲品美食

“這麼近,那麼美,週末去河北。如今我週末去河北旅遊又有了新選擇。”北京市民李洋近日搭乘京津冀首列觀光旅遊列車去承德旅遊,一路上,不但在全景觀光車廂中幾無死角地欣賞沿途美好風光,還參與列車上舉辦的非遺體驗活動,體驗糖畫等傳統民俗文化,“5個小時的路程,完全沒有枯燥無聊的感覺,這樣的體驗是從來沒有過的。”

李洋搭乘的列車是由國鐵北京局、河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中國旅遊集團投資和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京津冀首列“星光·燕趙號”觀光旅遊列車。

7月9日,首趟“星光·燕趙號”從北京站始發,開往河北承德。

“星光·燕趙號”給旅客們帶來的第一個驚喜,是來自車廂的外觀塗裝。這趟列車的每一節車廂都有不同的主題塗裝。如一號車廂的塗裝主題爲旭日東昇,可以看到一輪紅日冉冉升起。二號車廂採用京劇主題,刀馬旦、京劇臉譜等經典形象呈現在上。三號車廂則展現避暑山莊、故宮等北京、河北著名古建築的形象。

另一個驚喜來自列車的座椅。乘客楊先生髮現,“星光·燕趙號”的設置和普通列車大不同,窗戶大了很多,感覺空間很寬敞,座椅都是沙發座。李洋坐在椅子上,驚奇地發現座椅還可以按照他的需要旋轉,“想和朋友說話,就把我倆的座椅對起來,有時想要看風景,我們就把座椅旋轉過去面對着窗戶。”

此外,觀景車廂的視野給了李洋從未有過的體驗,“車尾還有一扇大窗戶,可以看到車後的全景。車頂處有大屏幕,動態顯示着藍天白雲,大屏幕邊還有車頂天窗,陽光可以透過天窗進入車廂內,亮堂堂的。”李洋說,雖然車窗很多很大,但車廂內並不熱。中旅星光旅遊列車(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賈磊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車廂採用的這種玻璃,可以有效阻隔紫外線和熱量,還能自由調節車窗透光度,讓乘客享受到獨特的全景視野。

乘客任女士與李洋不同,在列車行駛途中更加在意休閒體驗,她參加了列車上的非遺手工體驗活動,“老師指導我做團扇,教我怎麼把乾花粘在扇面上,做出創意的圖案,做完後還可以把這件團扇拿走當作紀念品。我還在車廂內看到了相聲、脫口秀、扇子鼓等特色表演。”

今年2月,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二級巡視員李文元在京津冀協同發展11週年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如今“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互相串門”已成常態,像前往張家口玩雪的京張高鐵,去看白洋澱的京雄城際鐵路,去天津的京津城際鐵路,都是他常走的路線。

在李洋等諸多旅客看來,觀光旅遊列車是高鐵之外的一種新選擇。“觀光旅遊列車可能速度不快,但能夠將原本有些枯燥的路程變成另一種旅遊,讓我在路程中就放鬆、享受,這樣到了目的地後,能夠有更好的狀態。”

賈磊介紹,京津冀觀光旅遊列車的車票其實是一種旅遊產品,和傳統的列車車票概念不同,產品的價格包含了豐富的服務,如車票內包含一頓免費的正餐,還會提供非遺表演等活動內容。另外,根據旅客的不同需求,列車陸續會提供如一日遊、兩日遊等旅遊產品。

從7月12日開始,“星光·燕趙號”改爲開行到秦皇島,李洋打算之後再次乘坐這趟車,帶着父母去秦皇島消夏避暑。

攝影/本報記者袁藝

自駕新聚點

有餐飲有住宿能救援一站一景特點各不同

“各位,今兒下了班樓下去‘蝸蝸牛’集合吃烤串,咱們拿上攻略明天一早出發承德納涼!”小張是北京海淀一家互聯網“大廠”員工,以前他想要出去旅行,很難遇到朋友、同事都有空,如今,幾家互聯網“大廠”附近有了一家“自駕驛站”,他們經常開啓中短途旅行,兩三天的時間就能走一個來回。

“我們平時工作都比較忙,請假出去玩兒不太現實,長途旅行機會就不多,想着大家都有車,不如走短途旅行。”小張和朋友們大多是新能源汽車,自駕出遊最難的就是在做攻略的同時兼顧充電站位置,直至他們無意間在一篇旅遊攻略中看到“自駕驛站”,驛站不僅有充電站,提供食物補給、車況檢查項目,而且還有各式各樣的出行攻略,只要按照攻略走,沿途景點、美食、住宿大多都能涵蓋,有些細緻的驛站還會按照往返時間和大致方向進行分類,方便外省來的車友和本地出發的車友自行選擇。

北京蝸蝸牛自駕驛站就設在海淀區中關村軟件園輻射圈,快手、聯想、百度、新浪、本站、小米、騰訊、滴滴等公司距此不到3公里。“原先我們這裡就是個比較大的停車場,但因爲公共交通愈發便利,很少有車過來停放。”場地負責人李明說,2012年經過3個月的改造升級,這裡裝上了80餘部快充充電樁,可爲近200輛新能源車提供充電服務,此外還可停靠1000多輛大小車輛,不僅預留了殘疾人專用車位、車輛補水充電服務區域,還優化了露營體驗區、自助洗車區、露營餐飲補給區,除了夜間定期表演活動外,日常還會有專人對露營、自駕遊“小白”提供培訓服務,傳授一些露營和車況自檢自修的應急技能。

小張之前就是個露營、自駕“小白”,想要帶着家人去玩,卻總怕遇到特殊情況難以應對,通過“蹭課”,他如今遇到特殊情況都能輕鬆應對,“說出來不怕笑話,以前我連千斤頂都沒用過,後來經過培訓,我會了好多車輛應急處理方法,其實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來這裡能買到各類露營、自駕用的食材、裝備,不用再去其他地方採購,就連充電也比其他地方便宜好多。”

據瞭解,“自駕驛站”項目是由京津冀三地文旅部門一起推動,由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的房車露營自駕旅遊協會發揮自身優勢,到各個熱點景點景區周邊尋找、開拓試點,並指導建設,三地協會還會相互推薦,幫助開發異地有潛質的試點。

目前在京津冀已經設立了100多家“自駕驛站”試點單位,爲自駕遊客提供駐車、休息、餐飲、住宿、補給、集結、信息諮詢和救援幫助等服務。“每一個‘自駕驛站’的建設,都是符合《京津冀自駕驛站服務規範》的。”北京房車露營自駕旅遊協會秘書長劉小龍介紹,《京津冀自駕驛站服務規範》作爲全國第一個區域性自駕相關服務標準,爲京津冀區域自駕旅行、房車露營產業規範健康、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天津一邊靠山,一邊靠海,在這裡的“自駕驛站”會根據不同的景區特點增設不同的基礎設施,靠近薊縣的“自駕驛站”與山相鄰,服務側重露營、文旅活動、非遺表演和療養。東堤公園靠近海邊以及國家海洋博物館,遊客在這裡的“自駕驛站”既可以體驗趕海的樂趣,又能去逛博物館,爲了方便遊客,驛站特意增設了海邊浴場功能。雖然這裡免費,但因爲暑期旅遊高峰,甚至需要提前網上預訂。

天津市自駕遊與房車露營協會秘書長蘆姍告訴北青報記者,京津冀三地的協會根據不同的季節特點、不同的時節,在每個時期,針對老人、青少年等不同家庭遊的受衆推出不同的旅遊路線推薦和攻略,比如清明時節老人踏青、青少年的博物館遊;炎炎夏日去白洋澱看荷花,去崇禮、承德避暑……“每條路線都是京津冀三地協會協同制定,正式發佈之前,都會由各地協會進行提前踏勘和篩查,把優質的旅遊資源和服務資源彙集到攻略當中,並補足服務的不足。”

騎行新社交

三地騎友互做嚮導走遍玩遍不踩坑

“有一次,大家騎着車爬一個陡坡,到了坡頂時每個人都累得氣喘吁吁。此時有人喊大家回頭看,只見我們身後下方是大片的湖水,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那一幕讓所有人都忘了疲憊,高喊着‘值了!’”這是石景山區自行車協會會長劉小巖在一次京津冀騎旅活動中所看到的一幕。

多年來,石景山區體育總會多次組織騎旅團,從北京出發,一路騎車到雄安新區、崇禮、塞罕壩等地,每次都有上百名來自京津冀的騎行愛好者參與。

“石景山首鋼園之前是北京冬奧會的重要比賽場地,從這出發,沿着公路可以直達另一處冬奧會主要場館所在地——延慶,再一路向北,還可以抵達張家口崇禮。”這條路線因爲補給點充足、交通設施完備、配套設施先進且完善,已經成爲了像劉小巖一樣騎旅愛好者在京冀間騎旅的熱門線路。

不僅僅是往北,得益於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不斷髮展,從石景山區出發,前往天津、雄安、承德等地的公路也得到一次次的升級、翻新,比以前更加安全、方便。

“未來,石景山區體育總會還會拓展更多的文商旅體融合騎行路線,滿足廣大騎友多樣化的騎行需求。”劉小巖與會員在騎旅中經常會與天津、河北的騎友相遇,一來二去成爲了好友。

如今三地騎友經常可以聚在一起,相互“串門”旅行。每一次,都會有當地的騎友迎接大家,盡地主之誼,帶着異地騎友走遍、玩遍當地的美景,吃遍當地的美食。這已經成爲京津冀三地騎友的傳統“團建”項目。

“每一次我們發佈京津冀騎旅團的報名信息後,都有很多騎友前來報名,沒一會兒名額就約滿了。”劉小巖表示,2024年春天,他們組織了“協同京津冀·一騎向未來”的騎旅團活動,來自京津冀三地的130名騎行愛好者報名參加。“三地騎友分別從北京、天津、保定出發,還有來自雄安新區本地的騎友從雄安出發來迎接大家。最終我們在約定的時間地點相聚。在雄安本地騎友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雄安新區的新變化,又去了白洋澱湖邊,欣賞那裡的自然風光。大家到各處合影,玩得非常開心。”

今年63歲的天津人於柏林曾多次參加北京石景山區組織的京津冀騎旅活動。他退休之前,工作日都騎自行車通勤,往返30多公里,由於工作原因,他經常騎車往返於京津之間。多年來,他見證了京津冀公路的快速發展,“以前道路上經常會有些坑窪的地方,騎車經過會很顛簸,如今這種情況幾乎遇不到了。”於柏林說,騎車的都怕走夜路,有些危險會藏在黑暗中,以前京津冀公路的路燈旁邊都會種着行道樹,以前一到夏夜,於柏林會發現,騎行到有的路段時,燈光會被繁茂的枝葉擋住。近些年他發現,一些路段將路燈安裝在道路中間的隔離帶內,曾經困擾他的路燈遮擋問題解決了。

多年來,每次劉小巖舉辦騎旅京津冀的活動,於柏林幾乎都會報名參加。有一次在騎旅活動中,他騎車參觀了河北省張北縣的知名景點草原天路,這裡壯美的自然景觀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小時候家裡條件一般,身體發育不足,骨骼情況一直不好。後來我開始騎行之後,這些毛病就沒再出現過了。”於柏林感慨。

如今“自行車運動+文化+旅遊”成爲了越來越多人的新選擇,中國自行車運動協會2024年發佈了110條精品騎行路線,其中涉及京津冀地區的就達15條之多。

於柏林給北京市民推薦了一條他很喜歡的北京到天津騎旅路線——從北京出發走103國道,首日可以騎行到天津之眼打卡,然後沿着海河綠道遊覽獅子林橋、望海樓、意大利風情街等景點,夜宿市區,次日再前往天津紅橋區的西北角小吃街體驗地道早點,吃完就可以返程回北京了。“天津的早點文化值得體驗,但別盲目跟風網紅店。”

供圖/石景山區體育總會

·新聞內存·

三地遊客“互相串門”已是常態

爲了豐富遊客體驗,京津冀文化和旅遊部門指導景區景點創新發展,加速場景營造、文化賦能、數字化轉型,豐富業態和產品,提升服務質量,將“流量”變成“留量”。

開通京津冀旅遊直通車和旅遊專列,投放三地旅遊一卡通,推出旅遊包車週末和節假日通行河北高速免費政策……11年來,京津冀政策協同持續跟進,“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主要城市之間實現1小時通達,三地遊客“互相串門”已是常態。

近年來,三地聯合簽訂了《京津冀協同發展文旅營銷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京津冀地區信用+旅遊協同共建合作協議》,出臺了《京津冀自駕驛站服務規範》,發佈了《京津冀地區主要歷史文化資源分佈圖》等。

本版文/本報記者屈暢王浩雄實習生李茂健韓羽潔

統籌/孫慧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