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幹部,夠好” 閩清縣黨員幹部以紮實作風和爲民初心守護母親河

今年以來,福州市閩清縣啓動“保衛梅溪母親河,水質提升攻堅年”專項行動,聚焦梅溪流域,開展水環境治理。半年來,成效初顯:違規畜禽養殖場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果,全縣污水收集率提升至90%以上,梅溪口斷面總磷濃度均值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

亮眼成績的背後,是當地各級黨員幹部的擔當與熱忱。閩清創新機制,以“保底線、促發展、惠民生、求創新”四輪驅動專項行動爲抓手,激發幹部幹事創業動力。一支敢打硬仗、善作善成的幹事隊伍逐漸形成,以紮實作風和爲民初心,驅動閩清高質量發展。

“這個幹部,夠好”

正午時分,家住閩清下祝的老曾坐在門前乘涼,勞作了一個上午的他渾身是灰,汗如雨下。看到不遠處走來的徐孝敏,他遍佈皺紋的臉又笑開了花,迅速迎了上去。

“這個幹部,夠好!”老曾如是說。

老曾和徐孝敏相識,源於違規畜禽養殖整治行動。今年以來,作爲鄉紀委書記,徐孝敏按照上級部署要求,大力推動“雙線攻堅”,一手狠抓幹部作風紀律,一手推進違規畜禽養殖整治。

清欄退養,改變老百姓的生活習慣,下祝鄉壓力很大。這裡地理位置較遠,進城打工多有不便,養豬養雞是許多老百姓賴以生活的方式。監督整治工作時,徐孝敏發現,居民們的反對意見強烈,不少鄉鎮幹部的工作遲遲難以推進。

作爲監督小組成員,徐孝敏本可“坐鎮後方”,但他選擇主動下沉一線、深入基層,積極協助各包村領導“拔釘子”、除難點,爲專項行動注入新動能。

住在洋邊村的老曾,便是在這時和徐孝敏交上了朋友。老曾年事已高,孫子又有疾病,養的幾頭豬是家裡重要的經濟來源。不少鄉鎮幹部上門勸他放棄養豬,都被他罵了回去。

“羣衆有自己的難處,我們做工作更要注意方式方法。”再上門,徐孝敏閉口不談養豬的事,只是和老曾聊起家常。“養豬累不累?照顧孫子會不會辛苦?”

聽說孩子狀態不好,徐孝敏連忙和老曾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在醫院走廊上,徐孝敏拿着檢查單和老曾談起了心:“養豬很辛苦,收入也不一定穩定。幫你介紹個新工作,收入不會差多少,還能多點時間陪陪家人,怎麼樣?”

一句簡單的話,打開了老曾的心房,他很快接受了徐孝敏的提議,放棄豬場,找個新工作。“這個幹部和別人不一樣,會爲我們着想,是個好乾部!”老曾這樣評價徐孝敏。

攻堅行動中,徐孝敏積極協助各包村領導“拔釘子”,協調簽訂協議130餘次,監督拆除豬欄50餘次,爲專項行動注入新動能;立足本職工作,約談相關人員28人次,全鄉通報批評5人次,戒勉談話3人次。嚴格的監督,提高了整治效率,保障整治工作有序推進。

“細心勘察,總能找到突破口”

夏日的閩清驕陽似火,三溪鄉草木正盛。鄉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黃聲壘走在河畔,撥開茂密的草叢,踏過泥濘的河灘,發現一個不起眼的排污口。

“就是這個排污口,險些讓我們前功盡棄。”黃聲壘笑道。

水質提升行動啓動以來,三溪鄉綜合行政執法隊依照中心工作安排,深入一線,持續摸排違規生豬散養場,並對轄區內規模養殖場展開“一天一巡查”,防止偷漏排現象死灰復燃。

時間進入6月,上級部門安裝的檢測設備突然發現,某些時段河水總磷含量出現超標現象。此時,違規生豬散養場已基本完成整改,轄區內一旦出現了偷漏排現象,怎麼辦?

“轄區內有多家養殖場,一家一家去排查不現實,必須縮小排查目標。細心勘察,總能找到突破口。”黃聲壘有了想法:他和隊員們逐一計算每家養殖場的用水量與排水量。終於,一家排水量常常與用水量對不上號的養殖場進入執法隊員的視野。

這家公司的養殖場位於河邊,面積達30畝。眼下,公司的鰻魚苗大多已經長大,污水量驟增,的確有着爲了節省成本偷排部分污水的動機。然而偷排污水的時間難以確定,爲了固定證據,黃聲壘只能帶着隊員,僞裝成釣魚人,不分白天黑夜蹲守在養殖場周邊,一步一個腳印地巡邏,檢查有沒有異常區域。

功夫不負有心人。蹲守將近一週,黃聲壘終於發現水面出現異常波紋。他順藤摸瓜,找到了兩個冒水口。經取樣檢測,發現確實是養殖污水。執法隊員當即上門,組織執法檢查,及時制止偷漏排行爲。

在開展執法檢查的同時,黃聲壘還積極完成手頭上的包戶任務。佳壟裡村的老陳是公認的刺頭戶,遲遲不願放棄散養的幾頭豬。黃聲壘走訪後發現,老陳並非多麼熱愛養豬,只是因爲家中先前分期買了不少飼料,若是放棄養豬,飼料錢將是一筆不小的損失。

瞭解到羣衆的顧慮後,黃聲壘主動對接飼料商,動員其回收部分飼料,彌補羣衆損失。聽說飼料問題解決了,老陳立刻聯繫了他,表示願意放棄養豬,“養豬實在麻煩,賺不了多少錢,還要動員家人上山餵豬,現在算是解決了一樁心事。”

目前,三溪鄉20戶違規畜禽養殖整治任務已全部完成。攻堅行動中,黃聲壘始終認爲:基層幹部要把重心放在執行上,做一名讓領導放心的基層幹部。於是,在完成違規畜禽養殖整治任務的同時,着手完成臨河臨溪住戶生活污水管網接戶45處,修復污水主管網34米、檢查井2座,建立了降總磷應急設施,水質基本達到考覈標準。

“當得了調度員,也當得好排頭兵”

時至7月,水質提升百日攻堅告一段落。但在閩清縣住建局辦公室,成堆的材料、不停打來的電話似乎提示着大家:治水攻堅戰,沒有盡頭。在一衆奔忙的身影中,閩清縣住建局辦公室主任林偉是其中最忙的一位。

“攻堅戰剛開始時,我是排頭兵;現在,我是一名調度員。當得了調度員,也當得好排頭兵。”他對記者如是形容。

3月21日,水質提升百日攻堅的衝鋒號吹響。面對時間緊、任務重的硬仗,林偉第一時間請纓,全力投入這場硬仗,成爲攻堅一線的“排頭兵”。

攻堅第一步,摸清情況是關鍵。大路村至白樟段10餘公里沿線,8處污水排口藏得隱蔽:有的躲在齊腰深的雜草叢中,有的埋在泥濘田埂邊,還有的緊貼着村民的舊屋牆根。林偉拿着排口清單,一段一段如掃雷般排查,對每一份排口清單,都要蹲點核查位置、記錄排污狀況,用“鐵腳板”摸清8處排口情況,爲後續整治打下堅實基礎。

底數摸清了,精準施策是核心。爲壓實責任,林偉着手梳理細化整治清單,明確每個環節的責任主體與時間節點,確保整治工作按時推進。整治過程中,他堅守項目一線,強化督導檢查,既緊盯工程進度,更嚴把施工質量,確保各項應急處置措施及時落地見效。

作爲住建局水質提升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林偉回到辦公室,以清單化管理爲“經緯”,用連軸轉的堅守作“基石”,充分發揮“調度員”職能,在幕後織密責任網、打通梗阻點,讓攻堅各環節高效聯動、運轉如流。

“日通報要準,周例會要實,數據不準,決策就會偏航。”這是刻在他心裡的準則。水質提升項目進展,每日都要準時彙總,爲了確保數據精準,他逐行覈對各項進度數據,遇到模糊處就立刻撥通電話:“這個進展情況報得不行,要清楚表述管網建設具體數量。”

這份近乎苛刻的較真,讓報送的攻堅日報成了縣政府掌握戰況的“晴雨表”。林偉的週末,幾乎成了“備課時間”。同時,他主動對接生態環境局、城投集團、市城建院等部門,建立聯席會議機制,針對重難點問題,引導各方充分交流,保障項目順利推進,爲攻堅行動贏得廣泛支持。

在這次水質攻堅行動中,閩清縣住建局基本完成城區12個重點排口的整治,解決多年來雨污混流的頑疾,同時完成其他245個排口的整治,還衝洗疏通40.4公里雨污管網。倒排工期、掛圖作戰、逐口銷號,實實在在確保了整治效果。

眼下,連片村莊生活污水納管、工業污水管網建設以及污水處理廠(站)擴容提標等工程均在穩步推進,梅溪流域水質得到明顯改善。接下來,當地各級黨員幹部不懈怠、不放鬆,推動治水舉措落到實處,讓梅溪流域水更清、岸更美。(記者 阮冠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