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銀國際獲批虛擬資產牌照,第二家“銀行系”會是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黃子瀟 深圳報道
7月14日晚間,招銀國際證券宣佈獲得香港證監會批准的虛擬資產交易服務牌照。
過去一月,已有國泰君安國際、天風國際證券等中資券商完成虛擬資產牌照升級。作爲招商銀行全資子公司,招銀國際證券成爲首家獲批該牌照的中資銀行系券商。
香港證監會7月14日數據顯示,目前已有43家持牌機構獲批升級"1號牌",將證券交易擴展至虛擬資產交易。此外還有11家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獲准運營。
中資銀行系券商入局
招銀國際證券是招商銀行的全資子公司,兩者間有着多層架構。具體來看,招商銀行分別通過招銀國際金控、招商永隆銀行持有招銀國際的100%股權,而招銀國際則下設招銀國際證券。
據招行2024年年報,招銀國際總資產808.13億港元,2024年實現淨利潤13.07億港元,資管業務規模1303.2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4.86%,共完成38單香港IPO項目。
招銀國際表示,成爲香港首家取得虛擬資產交易服務等相關牌照的中資銀行系券商,標誌着其在虛擬資產領域邁出關鍵一步,爲旗下股票業務板塊開拓更多發展機遇,將爲投資者打造更廣泛、更高效的金融服務方案及體驗。
香港證監會官網顯示,目前共有43家持牌機構完成了“一號牌”的升級,大多數爲中資券商和港資券商,而招銀國際獲批意味着中資“銀行系”也開始佈局虛擬資產。
除招銀國際外,目前在港中資銀行系券商包括國有銀行旗下的工銀國際、建銀國際、農銀國際、中銀國際、交銀國際,以及股份制銀行旗下的浦銀國際等。儘管上述機構尚未迴應相關佈局,但在港交所上市的交銀國際(3329.HK)7月15日上漲5.33%,近五個交易日漲跌幅達105%。
招銀國際表示,成功獲得虛擬資產相關牌照,標誌其業務領域正式拓展至數字金融市場,打開了跨領域融合的想象空間。該公司探索將虛擬資產納入多元投資組合,通過研究虛擬資產與股票市場的關聯性,開發創新性策略。未來投資者可在招銀國際平臺合規參與包括加密貨幣等虛擬資產交易,在傳統金融產品之外獲得更多元化的投資選擇,分散風險,提升收益。
已有43家持牌機構升級“1號牌”
公告顯示,招銀國際持有香港證監會 1 號及 4 號牌照。
其中1號牌從“證券交易服務”升級至“可提供虛擬資產交易服務”,4號牌則從“就證券提供意見”升級至“可就虛擬資產提供意見”。
依照香港監管框架,機構參與虛擬資產交易有多種方式,其中兩種渠道關注度較高,一是直接申請VATP(虛擬資產交易平臺/Virtual asset trading platform )牌照。目前,香港共有 11 家 VATP 持牌交易平臺,包括OSL集團(HK0863)旗下OSL Exchange、富途證券旗下獵豹交易(香港)、HashKey Exchange等,另有 8家仍處於申請狀態。
二是如招銀國際等中資券商的方式,現有持牌機構通過升級牌照(1、4、9 號牌)以提供虛擬資產服務。
截至7月14日,香港證監會官網顯示,共有43家機構獲批升級1號牌,即“透過綜合賬戶安排提供虛擬資產交易服務”,其中包括中資券商(招銀國際證券、天風國際證券、東方財富旗下哈富證券等)、港資券商(勝利證券、富途證券等)、當地銀行(衆安銀行)。
共有 37 家持牌人升級 4 號牌 ,即“就虛擬資產提供意見”,包括招銀國際證券、平安證券香港、中泰國際證券等。
而資產管理公司多申請9號牌,升級後可管理投資超過 10%於虛擬資產的投資組合,目前共41家持有9號牌,包括博時基金(國際)、華夏基金(香港)、東方資管(香港)等機構。
此外,多家中資券商正在積極推進中,同爲“招商系”的招商證券國際,以及華泰證券國際、國金證券(香港)均已官宣申請香港虛擬資產相關交易牌照。
國證國際研報認爲,香港虛擬資產交易牌照成爲券商板塊近期的核心催化劑,多家頭部中資券商正在積極推進相關佈局,爲行業開闢高附加值收入來源,並推動券商深度參與穩定幣、RWA等前沿領域。
香港致富證券指出,新業務可爲本港券商帶來佣金與交易收入、發行虛擬資產衍生品(ETF)、跨境業務擴張、生態協同與國際化競爭力等機遇。
香港正加速建設國際虛擬資產中心。今年 2月,香港證監會發布“A-S-P-I-Re”五大支柱策略“Access (連接)-Safeguards (保障)-Products(產品)-Infrastructure(基建)-Relationships(聯繫)”,加之即將於 8 月 1 日生效的《穩定幣條例》,爲行業提供了清晰的合規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