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易創新跌0.76%,成交額15.42億元,近5日主力淨流入-2.15億

7月3日,兆易創新跌0.76%,成交額15.42億元,換手率1.94%,總市值795.01億元。

異動分析

存儲芯片+汽車芯片+人形機器人+芯片概念+汽車電子

1、公司主營業務爲存儲器、微控制器和傳感器的研發、技術支持業務。公司的主要產品爲存儲器、微控制器以及傳感器。在存儲器產品領域,公司是全球排名第一的無晶圓廠Flash供應商。

2、公司NOR Flash產品依據AEC-Q100標準認證了GD25全系列產品,爲汽車前裝市場以及需要車規級產品的特定應用提供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閃存解決方案。

3、根據公司官網:人形機器人作爲高度複雜的機電一體化系統,其芯片需在實時控制、能效比、集成度、通信能力及可靠性等方面實現突破,比如高性能實時計算需支持多關節電機並行控制、傳感器融合(IMU/力覺/視覺)、嚴苛的能效比、芯片具有高度集成與小封裝 、高速實時通信和工業級可靠性。針對這些嚴格需求,兆易創新憑藉多年在存儲、MCU微控制器、模擬產品等領域的技術積累,聚焦“高性能+高可靠性”,全面佈局GD32 MCU、Flash、利基型DRAM,和模擬產品, 打造人形機器人核心控制系統一體化方案。

4、2024年半年報,公司主要業務爲存儲器、微控制器和傳感器的研發、技術支持和銷售。公司現有產品主要分爲存儲器產品、微控制器產品以及傳感器產品。公司存儲器產品包括閃存芯片(NOR Flash、 NAND Flash)和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DRAM)。公司傳感器業務(Sensor)包括觸控芯片、指紋識別芯片。公司觸控芯片包含自容和互容兩大品類,涵蓋手機、平板及智能家居等人機交互領域。

5、公司主營業務爲閃存芯片及其衍生產品的研發,技術支持和銷售。公司的主要產品爲閃存芯片,具體爲串行的代碼型閃存芯片,產品廣泛應用於手持移動終端,消費類電子產品,物聯網終端,個人電腦及周邊,及通信設備,醫療設備,辦公設備,汽車電子及工業控制設備等領域。

(免責聲明:分析內容來源於互聯網,不構成投資建議,請投資者根據不同行情獨立判斷)

資金分析

今日主力淨流入-8767.01萬,佔比0.06%,行業排名159/163,連續3日被主力資金減倉;所屬行業主力淨流入-13.25億,連續3日被主力資金減倉。

區間今日近3日近5日近10日近20日主力淨流入-8767.01萬-4.46億-2.15億-4.66億-6147.40萬

主力持倉

主力沒有控盤,籌碼分佈非常分散,主力成交額7.01億,佔總成交額的7.99%。

技術面:籌碼平均交易成本爲121.66元

該股籌碼平均交易成本爲121.66元,近期該股有吸籌現象,但吸籌力度不強;目前股價靠近支撐位118.57,注意支撐位處反彈,若跌破支撐位則可能會開啓一波下跌行情。

公司簡介

資料顯示,兆易創新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豐豪東路9號院中關村集成電路設計園8號樓,香港銅鑼灣希慎道33號利園1期19樓1915室,成立日期2005年4月6日,上市日期2016年8月18日,公司主營業務涉及集成電路存儲芯片的研發、銷售和技術支持。主營業務收入構成爲:存儲芯片70.61%,MCU及模擬產品23.19%,傳感器6.09%,技術服務及其他收入0.10%,其他(補充)0.00%。

兆易創新所屬申萬行業爲:電子-半導體-數字芯片設計。所屬概念板塊包括:蘋果產業鏈、出海概念、指紋識別、物聯網、無線耳機等。

截至3月31日,兆易創新股東戶數14.60萬,較上期增加3.19%;人均流通股4542股,較上期減少3.09%。2025年1月-3月,兆易創新實現營業收入19.09億元,同比增長17.32%;歸母淨利潤2.35億元,同比增長14.57%。

分紅方面,兆易創新A股上市後累計派現19.48億元。近三年,累計派現6.39億元。

機構持倉方面,截止2025年3月31日,兆易創新十大流通股東中,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位居第二大流通股東,持股4055.98萬股,相比上期減少464.35萬股。華泰柏瑞滬深300ETF(510300)位居第五大流通股東,持股1089.72萬股,相比上期減少59.26萬股。華夏國證半導體芯片ETF(159995)位居第六大流通股東,持股1075.12萬股,相比上期減少71.95萬股。銀河創新混合A(519674)位居第八大流通股東,持股800.98萬股,爲新進股東。易方達滬深300ETF(510310)位居第九大流通股東,持股763.47萬股,相比上期減少27.84萬股。諾安成長混合(320007)位居第十大流通股東,持股718.13萬股,相比上期減少735.29萬股。

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爲AI大模型自動發佈,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爲參考,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

轉自:新浪證券-紅岸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