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證券:全固態電池產業化加速 硫化物路線成主流

智通財經獲悉,招商證券發佈研報稱,全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顯著加快,預計2026年起將陸續實現車端裝車,2030年前後進入大規模量產階段。硫化物電解質路線已成爲行業主流選擇,但硫化鋰製備的高成本與環保要求仍是產業化關鍵瓶頸。建議關注已佈局中試線生產的頭部電池企業及材料供應商。

招商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全固態電池研發加快,產品逐漸從實驗室走向中試線

頭部電池廠也已實現中試線級別生產,車端預計26年將實現陸續裝車。目前硫化物電解質成爲全固態電池主要方向,行業專注於LSPC路線,硫化鋰是性能和成本的關鍵,目前小批量主要採用固相法,液相法如果純度得到進步也有規模應用潛力。

全固態電池產業化加速

近幾年全固態電池發展顯著加速,主流參與者紛紛開始大力度投入。寧德時代預計2027年全固態小批量生產,30年前後有望大批量應用。比亞迪弗迪電池研發硫化物複合電解質體系,預計2027年小批量裝車、2030年大規模量產,目前已實現中試線生產。億緯鋰能、國軒高科、孚能科技等企業也陸續開始貫通中試線。車企方面,上汽、廣汽、奇瑞、比亞迪、東風等車企預計26年開始陸續實現全固態電池裝車。此外evtol,機器人等新興市場,也帶來了固態電池的邊際需求。

全固態電解質路線逐漸向硫化物收斂

固態電解質取代電解液是固態電池最大的材料變化,早年固態電池氧化物、聚合物、硫化物多種路線齊頭並進,目前逐漸向硫化物路線收斂。目前硫化物電解質離子電導率已接近液態鋰電池水平,電性能已基本滿足需求,但因在空氣中易與水接觸生成有毒氣體硫化氫,環境要求很高,同時固-固界面問題需要等靜壓設備工藝,推高了產業化難度。折中的方式,即以硫化物爲主,多種電解質混用可能成爲發展方向,如以鹵化物電解質包覆正極表面從而提高離子電導率和接觸性能。

硫化鋰製備路線較多,量產壁壘高

硫化鋰是硫化物電解質主要原材料,是決定其性能和成本的關鍵。硫化鋰生產工藝難度高,當前市價超300萬元/噸,在電芯成本佔比中超過50%(傳統鋰電池電解液成本佔比僅5%)。目前國內硫化鋰廠商多屬於中試線規模,未來圍繞硫化氫的環評要求或壁壘,可能是量產過程中的重要難題。硫化鋰理論上的工藝路線比較多,在純度、顆粒度、形貌、排放方面差異較大,目前實際使用的以固相法爲主;液相法具有能耗低、連續化生產等優勢,理論上成本優勢明顯,如果純度等問題解決,有應用潛力。

風險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預期、產品降本不及預期、技術進步不及預期。

本文源自:智通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