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楊:精微聽漏 守護城市“生命線”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楊寶光

星羅棋佈的供水管道如同城市“皮膚”下的“毛細血管”,其安全穩定運行關乎千家萬戶。90後青年張楊是合肥水務集團“雷鋒精神”聽漏隊隊長,他紮根檢漏一線,守護着城市的“生命線”。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他被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新時代青年先鋒。

工作以來,“晝伏夜出”成爲張楊的工作常態。每天晚上,他都要用腳步丈量城市,用耳朵傾聽管道的“心跳”,每日步數超兩萬。

日復一日,憑藉精湛技藝,張楊精準檢出漏點10134處,節約水量約10519萬噸,挽回經濟損失約18725萬元,併爲城市供水管網排除了潛在“病竈”,延長了管網壽命。近年來合肥未發生一起因地下供水管網漏水導致的地下空洞事件,2024年供水管網漏損率低至6.94%,在全國日均供水量百萬立方米以上的省會及直轄市中排名前列。

傳統聽漏依靠的是老師傅帶新徒弟手把手傳授經驗,一直被視爲“難學難教”的傳統手藝。工作中,張楊帶領團隊守正創新,打造“管道哨兵”技術,以機器替代人工,實現了24小時不間斷監聽管網噪聲。

張楊還從礦山、隧洞使用的微振技術中獲得啓發,研製出基於光電傳感的漏失在線監測;根據管網風險等級,採用“固定哨+移動哨”相結合的方式,不僅提高了漏點檢出率,還爲行業發展樹立起創新典範。

他還引入衛星探漏技術,藉助長波段雷達衛星影像數據,精準分析土壤含水量,快速檢測漏水點,徹底打破了傳統聽漏受管材、管徑、埋深等諸多因素影響的限制,爲檢漏行業開闢了新局面。目前,張楊帶領聽漏隊採用“太空+地面”相結合的創新模式,累計發現漏水點418處。

一直以來,張楊深知個人力量有限,只有團隊成長才能推動行業發展。2020年至2024年間,他主持設計、建設了全國首家集搶修、聽漏、閥門、受限空間作業於一體的實訓基地,接待全國同行業培訓、參觀40餘次,組織實操培訓數千人,承辦國家和省市級勞動和技能競賽10餘次,被授予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實操基地榮譽。

他還帶領團隊開展專項研究,獲得5項省級重大合理化建議獎及多個專利成果,不僅在合肥地區發揮了重要作用,更推動國內水務行業邁向新高度。2023年,他在全國城鎮供水排水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中奪冠,2024年擔任全國住房城鄉建設行業職業技能大賽技術專家,創新考覈模式、編寫試題、設計考試形式,贏得廣泛認可。在他的影響下,多名青年成長爲行業專家,在全國、全省大賽中斬獲佳績。

加入“雷鋒精神”聽漏隊後,張楊就給自己立下一個“標尺”,“像雷鋒那樣做人,像雷鋒那樣做事”。工作之餘,他積極組織義務檢漏254次,查出漏點231處,收穫表揚信、錦旗等嘉獎50餘次。他不僅關注企業用水需求,助力優化營商環境,還走進社區提供用水服務,面向百姓宣傳節水知識,增強社會節水意識。2024年,“雷鋒精神”聽漏隊獲評第九批全國學雷鋒活動示範點和合肥市志願服務項目金獎等榮譽。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