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風暴2.0!跨國食品巨頭把‘通脹炸彈’丟向消費者的購物車

財聯社4月24日訊(編輯 趙昊)聯合利華和雀巢公司正通過提價來抵消飆升的商品成本,兩家公司在第一季度均公佈了好於預期的銷售額。

這兩家公司在疫情期間因通脹而失去市場份額。他們表示,隨着全球貿易戰和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再次推高成本,消費者將不得不承擔部分損失。

雀巢首席執行官傅樂宏(Laurent Freixe)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我們正儘可能多地提價以彌補成本,同時在競爭激烈的環境中關注消費者的反應。消費者情緒普遍低迷,不僅在美國如此,而是普遍現象。”

過去一年裡,咖啡、可可等大宗商品價格飆升,迫使雀巢及其競爭對手要麼提價,要麼面臨利潤率縮水。在一些市場,提價幅度達到兩位數。

但如果將更多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可能會導致他們轉向更便宜的無品牌替代品,兩家公司在疫情後提價過高時都經歷過這種情況。

投行TD Cowen分析師Robert Moskow表示,大型食品公司現在需要謹慎行事,因爲他們曾在疫情期間過高提價削弱了品牌地位,導致消費者質疑其性價比。

兩家公司表示,他們在提價時是有選擇性的。雀巢指出,在某些市場,對咖啡和巧克力產品(如Nespresso膠囊咖啡和KitKat巧克力)進行兩位數提價只會造成“有限的客戶干擾”。

雀巢的傅樂宏表示,在發達市場,大多數價格談判通常在年初進行,這意味着公司基本度過了漲價期。

花旗分析師Cedric Besnard在報告中寫道,雖然財報沒有出現“額外負面因素”讓雀巢感到寬慰,但報告“並未回答關於產品組合或銷量增長恢復形態的長期問題”。

對聯合利華而言,在北美等發達市場,提價與銷量增長更加均衡,公司銷量增長了4%。然而,該集團的新興市場部門——佔其收入近60%,多年來被公司視爲增長引擎——表現較弱,大部分增長主要來自提價。

拉丁美洲受到的衝擊尤爲明顯,高利率降低了消費者需求,導致零售商在市場上去庫存。聯合利華新任CEO費爾南多·費爾南德斯(Fernando Fernandez)表示,墨西哥和阿根廷的銷量增速已轉爲負值。

“我們非常清楚消費者面臨的持續壓力。”費爾南德斯稱,公司還可以採取其他措施,例如縮小包裝等,“爲了保護利潤率,提價始終是最後的手段。”

費爾南德斯還表示,今年大宗商品通脹依舊存在,尤其影響個人護理和冰淇淋業務。

Quilter Cheviot股票研究主管Chris Beckett表示:“兩家公司業績中最大的看點是價格再次上漲。全球消費者都感到不確定,這是可以理解的。”

隔夜,美聯儲公佈的“褐皮書”顯示,有地區聯儲報告稱,多數企業預計會將額外成本轉嫁給消費者。同時,成本上升將導致某些需求疲軟的行業,尤其是面向消費者的行業利潤率受到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