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化準公託保母汰除 以不當對待、超收最多
政府推動準公共化托育至今7年,托育補助逐年提高,未滿2歲嬰幼兒送託比率也增加。「剴剴案」引發全民關注,彰化縣社會處表示,過去每年家訪保母4次、資深者電訪,後改爲全面家訪,從2018年以來,已撤銷35名準公共居家托育人員資格,以不當對待、超收者最多。
彰化縣府社會處表示,全縣保母登記703人,有693人加入準公共化托育,以51到60歲最多、佔比約35%,家長傾向找能補助的準公幼保母,降低負擔。
多數保母都與政府簽訂準公共化契約,若違規將撤銷資格。彰化縣社會處統計,迄今已撤銷35人,其中以15人爲不當對待、12人爲超收、5人收費不實爲主;另外,有的違規遭限期改善達3次、停託期間違規收託,或居家式托育服務登記證逾期未換證各1人。
社會處表示,不當對待、收費不實、超收都是嚴重違規,只要1次就會撤銷資格,即使家長陳情,甚至遭起訴後與家長和解緩起訴,縣府仍撤銷其資格,甚至連保母證都撤銷,以確保兒童最佳利益。
社會處指出,保母需專心照顧孩子,有的保母順便經營網拍,都不符規定;保母簽訂準公共化契約時,須詳實寫下年節獎金等金額,不能再收取更高費用;曾有保母寫年終最高10萬元,就被要求重新考慮,其餘例如年休7日、見紅休等,以雙方合意爲主。
彰化縣府2022年首創「保母實習制」,新手須跟資深保母實習24小時,實際照顧孩子,通過測試才能成爲正式保母。有人因此打退堂鼓,也有人未通過實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