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同道偕行的教宗方濟各
在今年耶穌復活節後一日,教宗方濟各蒙召返天國,這位高齡八十八的宗座圓滿結束在地上爲全球基督信友服務工作。他在廿日復活主日的講道文稿中明白指出:耶穌臨在於每一個地方,「居住在我們中間」。「祂活着,而且始終與我們同在。祂與受苦的人一同悲泣,在我們每個人不起眼的愛的舉動上使生活之美倍增」。
二○一三年三月十三日,來自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教區的總主教伯格里奧樞機主教,獲選爲第二六六任教宗,他是首位出身於拉丁美洲、南半球與耶穌會的教宗。特別選擇「方濟各」作爲名號,主要是爲紀念天主教著名聖人亞西西的方濟各。而宗座牧徽上的座右銘是「因仁愛而被揀選」(Miserando Atque Eligendo),他還被時代雜誌譽爲「人民的教宗」,擁抱貧困與生病的教徒。
方濟各教宗繼承了前任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前進中國」的政策,中梵定期關門會議(二○○五至二○二五)就沒停過。教廷屢向北京釋出善意,二○一八年雙方簽定了「中梵主教任命臨時協議」,採取了越南模式,由中國提名主教名單,再呈教宗批准。爲此寬赦並承認原遭教廷「絕罰」中國自選八位主教(其中有一位已過世),遭當時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及香港樞機主教陳日君的強烈批評。
這份主教任命臨時協議,二○二○及二○二二續約兩年,到了二○二四年才改爲續約四年,其間曾發生中方兩次違約事件,特別是二○二三年四月初海門教區沈斌主教轉任上海主教的任命,一度讓中梵關係出現緊張。最後梵蒂岡讓步,在當年七月十五日承認了沈斌轉任上海主教。從此立場調整可看出:首先,方濟各教宗渴望中國主教團與羅馬教會完成共融;其次,教宗期盼中方減緩過多的猜疑並減少對福傳工作的阻礙;最後,教廷期望在中國開設一個常設聯絡處。事實上,方濟各最希望的就是能到中國做福傳之旅。(問題還是在北京,對於宗教自由的嚴控,要求一定要向愛國會登記。方濟各爲此特頒「牧靈指導」來緩和地下神職人員與教友在登記加入「愛國會」時的良心掙扎與衝突,但這些忠貞教友顯然寧願選擇犧牲也不願遷就,以至於迫害事件時有所聞。)
教宗方濟各曾在二○二二年爆發俄烏戰火後時有發言,在去年二月,他還表示烏克蘭應拿出「舉白旗」的勇氣,並透過談判終結與俄羅斯的戰爭,引發不少爭議。不過,教廷隨後澄清,方濟各是呼籲與俄羅斯停火,而「舉白旗」意味着「停止敵對行動,通過勇氣談判達成休戰」,而不是指投降。如今再看川普調停俄烏全是爲利益而行的曲折,反見方濟各對戰火無情的痛恨與對人民痛苦的關懷,更顯見其仁愛之心。
方濟各教宗隨時準備好迴天鄉,在他病重期間曾批准延長雷樞機和桑德里樞機分別作爲樞機團團長和副團長的任期,就是希望能穩定教務推動與未來教宗選舉的舉行。至於後事,方濟各先前已選好安息處,過世後將葬在羅馬的聖母大殿且希望簡化葬禮流程。成爲繼前教宗良十三世之後,逾百年來首位不安葬在梵蒂岡的天主教教宗。全然展現其基督「同道偕行」良善心謙的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