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比最大人口 變成其他項 學者:邏輯不通 只爲去中

政治學者施正鋒。(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戶籍人口統計把96.2%漢人改成其他人口,被質疑去漢化引發議論。政治學者施正鋒認爲,行政院描述方法違反認知百分比邏輯,把佔比較大的部分變成其他,可能造成理解謬誤,太刻意藉由表述方式,達成去中化操作邏輯,目的是爲了跟中國切割。

施正鋒曾任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教授兼原住民族學院院長,他指出,一般統計會以佔比最多爲主,很少會把佔比較少的優先,一個國家本來就有不同族羣組成,早期來臺有閩南人、客家人等,以漢人血統文化爲主,政府做法明顯就是要自我否定,混淆視聽。

施正鋒說,一個國家有不同族羣組成,行政院的作法某種程度也是去中的一部分,爲了要跟中國切割,不惜把內部一些人自我認同給抹煞,未來是否會連外省人都要排除在外,顯然背後就是政治目的。

施正鋒舉例,日耳曼人有德國、奧地利、瑞士、盧森堡等國家;西班牙以外也有很多其他國家講西班牙語,一個國家有不同民族組成,政府現在要把漢人拿掉,還要利用原住民,以利跟中國切割。

施正鋒批評,政府現在連歷史文化血緣都要否定,難道以後我們不拿筷子、不寫毛筆字嗎?爲了要與中國切割,掩耳盜鈴,以爲這樣就可以在世界上建立國家嗎?一個國家應該有不同族羣組成,相互扶持成爲命運共同體,超越種族,而不是像現在的執政黨停留在狹隘的血緣。

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指出,行政院陳述人口方式存在三個問題,第一,違反大衆認知百分比描述跟邏輯;第二,觀看網站的可能是外國人,恐怕難以理解其餘人口由哪些族羣組成,政院要如何說明;第三,行政院可能自認是形塑族羣平權,但這樣的描述方式,是否會造成更多族羣矛盾,行政院要深刻思考。

鈕則勳說,如果行政院操作思維是爲了去中化,這樣做法太過狹隘,反而會引起更大質疑或負面反饋,某種程度理解謬誤,太刻意藉由表述方式,顯爲達成去中化的政治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