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市科技板要來了,近500家機構3000億元科技創新債準備就緒,央行創設風險分擔工具

財聯社5月7日訊(編輯 楊斌)債市科技板要來了!央行行長潘功勝在今天上午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透露:“債券市場科技板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有近500家市場機構計劃發行超3000億元科技創新債券。”

另外,爲了支持股權投資機構在科技板發行長期限債券融資,央行會同證監會,借鑑2018年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的經驗,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由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購買科技創新債券。同時與地方政府、市場化增信機構等一起,採取多樣化的增信措施,共同參與分擔債券投資人的違約損失風險。

當前民企發行的科創債較少,增信應用有限。業內人士認爲,央行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將有效降低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門檻和成本,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未來,擔保機構或更多地爲民企債提供增信支持,加大債券市場直融增信實踐與擔保產品創新探索。

民企存續科創債餘額佔比僅4%,當前信用增級應用有限

在兩會期間,央行行長潘功勝提出將會同證監會、科技部等部門,創新推出債券市場的“科技板”後,儘管市場對債市加大科創支持力度、科創類債券擴容等有較高預期,但科創債市場的制度優化與完善同樣重要。

中金公司固收研究團隊此前指出,現有科技創新類債券以國企、高等級爲主,未來短時間內,考慮到債券投資者的風險偏好仍不高,科技板供給或依舊有較多來自國企和民營龍頭。資質偏弱的非龍頭民企可能更多需要通過信用增信完成融資,監管在風險分擔機制方面的創新值得關注。

Wind數據顯示,截至最新,存量科創類債券(主要是科創票據和科技創新公司債)約1.91萬億,較2024年末又增長了3000多億元。根據東吳證券固收首席李勇4月對存量科創債券的研究,央國企發行的科創債存續餘額佔比超90%,而民營企業發行的科創債存續餘額佔比僅約4%。

中國人壽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投研》雜誌上撰文指出,當前科創債券市場信用增級措施的應用較爲有限,而創新風險分擔機制等安排仍需觀察未來政策具體落地情況。未來科創債券市場可能加大信用風險緩釋工具(CRMW等)、信用增級等工具的使用力度,降低科創債券發行難度。

已有500家機構擬發行3000億科技創新債,央行將創設風險分擔工具

潘功勝今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可購買科技創新債券。並與地方政府、市場化增信機構等合作,通過共同擔保等多樣化的增信措施,分擔債券的部分違約損失風險,爲科技創新企業和股權投資機構發行低成本、長期限科創債券融資提供支持。

同時,潘功勝透露了債市科技板的準備情況:“債券市場科技板準備工作已基本完成,目前有近500家市場機構計劃發行超3000億元科技創新債券。”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指出,央行通過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並與地方政府、市場化徵信機構等合作分擔債券違約損失風險,將爲科技型企業和股權投資機構拓寬新的融資渠道,有效降低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門檻和成本,激發創新活力,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同時,還能激發市場活力與信心,加速多層次債券市場發展,並強化資本市場的服務效率和風險防控能力。此外,還能帶動股權投資市場,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科技創新領域,形成良性循環,進一步促進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田軒表示。

對於構建多層次信用風險分散分擔機制,評級機構聯合資信相關負責人建議,政策性融資擔保機構、國家級融資擔保基金等加大對中小科創企業的支持力度,充分探索合約類、憑證類、指數類信用衍生工具在債券中的使用,對此類信用保護賣方提供適當激勵,從而調動市場參與者的熱情。

事實上,在4月3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已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簡稱《民營經濟促進法》),其中對於民企在科技創新中的重要作用和完善民企融資風險市場化分擔機制已有表述。

一方面,《民營經濟促進法》將“科技創新”作爲單獨章節,提出“國家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在推動科技創新、培育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積極發揮作用”。另一方面,《民營經濟促進法》提出“推動構建完善民營經濟組織融資風險的市場化分擔機制,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與融資擔保機構有序擴大業務合作,共同服務民營經濟組織”。

中誠信國際研究院院長袁海霞向財聯社表示,近年來,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機制不斷完善,從2018年國務院批准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起,便着力破解民企融資難題。“但就目前情況來看,民企債券融資工具主要支持了大型民企,民營企業整體的信用風險依然較爲突出。”

2018年底,央行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旨在通過市場化方式支持民營企業債券融資。該工具由央行運用再貸款提供部分初始資金,由專業機構進行市場化運作,通過出售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擔保增信等多種方式,重點支持暫時遇到困難但有市場前景和技術競爭力的民營企業債券融資。

潘功勝今日表示,爲了支持股權投資機構在科技板發行長期限債券融資,人民銀行會同證監會本次創設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借鑑了2018年設立民營企業債券融資支持工具的經驗。由央行提供低成本再貸款資金,可購買科技創新債券。同時與地方政府、市場化增信機構等一起,採取多樣化的增信措施,共同參與分擔債券投資人的違約損失風險。

“這可以有效降低股權投資機構的發債融資成本,支持其發行更長期限如8年期、10年期債券。”潘功勝指出。

袁海霞認爲,後續在政策推動下,擔保機構或更多地爲民企債提供增信支持,加大債券市場直融增信實踐與擔保產品創新探索。在債市科技板推出的背景下,未來民企發行科創類債券也將獲得更多政策支持。

構建與科創企業特徵適配的信用評估體系

在科創企業信用評級方面,《民營經濟促進法》提及“支持信用評級機構優化民營經濟組織評級方法,增加信用評級有效供給”,並較草案新增“爲民營經濟組織獲得融資提供便利”這一內容,提高條款的針對性和指導性。

袁海霞認爲,《民營經濟促進法》在法律法規層面肯定了信用評級的重要作用,明確信用評級機構在支持民營企業融資方面扮演着關鍵角色,仍需持續發揮融資支持作用。

“這也督促信用評級機構優化評級理念。”袁海霞表述,根據民營企業的特點進一步完善評級方法、提升服務質量,通過更有效的信用評級供給助力信用風險的合理定價,幫助市場多方位評估民企信用風險,搭建民營企業融資的信用橋樑。

聯合資信工商評級一部技術總監李小建介紹,科創企業評級模型需引入能夠體現科創特徵及風險的評級要素及指標,使評級結果更貼合科創企業情況,科創企業級別序列更加清晰。例如:企業的技術水平、研發能力等科技創新實力、發展前景以及成長性;財務指標重點關注企業知識產權、專利權等無形資產情況、企業的盈利能力、資金流動性等。

中債資信企業與機構部負責人孫靜媛建議,通過大力發展科技創新債券、優化信貸服務、擴大股權投資、創設風險分擔工具並強化保險保障,形成“債-貸-股-保”聯動的全週期支持體系,爲科創企業提供全方面接力式資金支持。爲了更好服務於科創企業融資,評級機構可以發揮專業優勢,構建與科創企業特徵適配的信用評估體系,依託可靠的評級結果,解決市場信息不對稱問題,助力科技型企業融資。